大坵

大坵島位於連江縣北竿鄉北方,以梅花鹿聞名,是個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豐富的小島。島上約百隻梅花鹿與遊客親切互動,尤其在碼頭邊可以投餵桑葉。島上有三條環島步道,分別是東側、後山與西側,沿途可見岩石、灌木、歷史遺跡與美麗海景。此外,島上還有軍事遺跡、舊小學與白馬大王廟等文化景點,讓遊客能深入體驗自然與歷史的結合,是許多旅客心目中的理想旅行地。

大坵島位於連江縣北竿鄉北方,是一處以梅花鹿聞名的祕境小島。這座島嶼面積不大,卻因獨特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生態資源,成為許多旅行者心中的理想目的地。從渡船抵達的那一刻起,遊客便能感受到這座島嶼與周圍環境的緊密連結,而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那成羣結隊的梅花鹿與蜿蜒曲折的環島步道。以下將帶您深入探訪大坵島的核心景點,並介紹其獨特的自然與文化特色。

首先,大坵島的特色景點當屬「迎賓鹿」。島上約有百餘隻梅花鹿,這些鹿羣在島上自由活動,與遊客互動親切。當遊客在渡船碼頭購買桑葉(約50元一把)後,鹿羣會在碼頭邊聚集, eagerly 等待遊客投餵。這些鹿的體態修長,毛色潔白,因常見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梅花鹿」形象,而被譽為「梅花鹿島」。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鹿羣性格溫馴,但若遊客未提供桑葉,它們可能會用鹿角輕輕撞人,尤其是對孩子而言,需特別注意安全。因此,建議遊客在投餵時保持距離,避免驚嚇鹿羣。

接下來是島上的「東側環島步道」,這條步道沿著海岸線延伸,沿途可欣賞到多樣的自然景觀。步道兩側的地形多為岩石與灌木叢,偶有開花的植物點綴,為整條步道增添色彩。在步道中段,遊客會經過一座形狀不規則的石頭建築,據說是過去的軍事遺跡,這處歷史痕跡讓島嶼多了層文化底蘊。步道的終點處有一座涼亭,雖然門口守著一頭鹿,但涼亭所在地勢較高,可俯瞰島的全貌,尤其在晴天時,遠處的海景與天空交織,令人讚不絕口。

與東側步道相比,「後山環島步道」則位於島的後方,這條步道的地形較為險峻,沿途可見到許多被海風吹彎的奇木,以及零星的水桶儲水裝置。步道兩側的植被繁茂,偶有花朵開放,為整條步道增添生動的色彩。在步道中段,遊客可以遠眺對岸的小坵島,這座島嶼與大坵島之間的距離約為數公里,因海流與季風的影響,兩島的景觀各有特色。此外,步道的終點處有一座「內政部1039號基石」,這座由聯勤測量隊設置的標記,是大坵島上三座基石之一,為遊客提供了歷史與地理的參考。

「西側環島步道」則是環島旅程的最後一段,這條步道沿著海岸線延伸,沿途可見到一片廣大的草坪,與東側步道的岩石地形形成對比。步道中段有一條分支路線,可前往「虎魚峽觀景臺」,這處景點因特殊的地形與海景而受遊客歡迎。當遊客跨海而來時,會發現許多鹿羣在觀景臺附近等待,這讓遊客有機會與這些可愛的動物合影。此外,步道的終點處有一座「白馬大王廟」,這座廟宇是馬祖最常見的神祇之一,其建築風格與北竿的廟宇相似,但因島上較少人煙,廟宇的規模與氣氛更具獨特性。

除了這些步道,大坵島的「歷史遺跡」也是不可錯過的景點。在島的東側,有一處被遺棄的軍事遺跡,這處遺跡的建築風格與北竿的軍營相似,但因島上較少人煙,遺跡的保存狀態較為完整。此外,島上還有一座昔日的小學遺跡,這座小學的建築風格與北竿的學校相似,但因島上人口稀少,小學的規模與設備較為簡陋。這些歷史遺跡為島嶼增添了文化底蘊,也讓遊客能感受到島嶼的歷史與變遷。

最後,大坵島的「自然景觀」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島上的海景與山景交織,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在島的東側,有一片翠綠的沿海草坪,這處草坪的植被繁茂,偶有花朵開放,為整片草坪增添色彩。此外,島上的海岸線延續著許多礁岩與海灣,這些地形為遊客提供了賞景的優雅環境。在島的後方,有一座「白馬大王廟」,這座廟宇的建築風格與北竿的廟宇相似,但因島上較少人煙,廟宇的規模與氣氛更具獨特性。

總體而言,大坵島是一處結合自然與文化特色的島嶼,其獨特的梅花鹿、蜿蜒的環島步道、歷史遺跡與自然景觀,使其成為許多旅行者心中的理想目的地。無論是想與梅花鹿互動,還是想在環島步道上悠閒漫步,大坵島都能為遊客提供難忘的旅行體驗。

附近的景點
橋仔聚落
三連嶼
壁山
后澳村
塘后道沙灘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