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爺祠(大樟樹)

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的大樟樹,樹齡超過七百年,樹高三十公尺,樹圍五公尺,樹冠廣達九百多平方公尺,是當地重要的文化與自然景點。這棵古樹被視為神明,稱為「樟樹公」,與旁邊的大眾爺祠共同形成集集鎮的重要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的「樟樹公千秋」祭典,吸引大量民眾參與,展現濃厚的民俗信仰。大樟樹與大眾爺祠的歷史、節慶與生態價值,使其成為南投縣重要的文化資產,值得保護與傳承。

大樟樹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和平里,是全臺少數樹齡逾七百年的大樟樹,其樹高達三十公尺,樹圍約五公尺,樹冠幅達九百多平方公尺,樹葉蒼翠茂密,為當地居民提供乘涼與休憩的場所。這棵古樹不僅是自然奇觀,更被視為神明,被稱為「樟樹公」,與旁邊的大眾爺祠共同構成集集鎮的重要文化景點。大樟樹與大眾爺祠的歷史背景、宗教意義、節慶活動及周邊環境,皆展現出深厚的歷史文化與民俗信仰,是南投縣重要的文化資產。

大樟樹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代,其樹齡約七百年,樹冠覆蓋範圍廣達九百多平方公尺,樹幹周長達五點三公尺,樹高三十公尺,樹葉層層疊疊,形成濃密的樹蔭。這棵古樹自古便被當地居民視為神明,因樹木的年輪與樹皮皆具象徵意義,人們相信其能保佑鄉民平安,因此在樹下設置水泥護欄與解說牌,並設有涼亭與休憩座椅,方便遊客在此乘涼、拍照或休憩。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集集鎮會舉行「樟樹公千秋」祭典,這一天,廟前人潮如織,攤販林立,戲臺表演與還願活動 abound,成為集集鎮最重要的節慶之一。這項傳統活動不僅展現當地居民對樟樹公的崇敬,也成為吸引遊客的經典景點。

大眾爺祠與大樟樹的歷史關係密切,據傳光緒初年,信眾將原有的小祠改建為大眾爺廟,並於廟前建立大樟樹。大眾爺是祭祀清朝道光年間剿撲當地番人殉難的軍人,其神像被視為保佑鄉民的神靈。大眾爺祠雖規模不大,但其歷史背景與樟樹公的信仰形成緊密連結,成為集集鎮重要的信仰中心。每年八月二十三日的祭典,大眾爺祠與大樟樹共同成為活動的核心,祭典期間,信眾會在樹下設置祭品,並舉行祈福儀式,祈求平安與風調雨順。

大樟樹的生態價值與文化價值兼具,其樹冠覆蓋範圍廣,為熱帶氣候下的重要生態資源,樹葉的茂密與樹皮的堅韌,使其成為自然環境中的重要棲息地。此外,樹木的年輪與樹皮紋理,也成為研究古樹歷史與氣候變遷的重要資料。然而,這棵古樹的生存環境也面臨現代化開發的挑戰,因此,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積極推動保育措施,如設置護欄、解說牌與涼亭,以保護古樹免受外力破壞,同時也為遊客提供休憩與教育的場所。

大樟樹與大眾爺祠的周邊環境亦具備旅遊特色,其地理位置位於集集鎮中心,周圍為傳統街市與歷史建築,形成完整的歷史文化景觀。樹下設置的涼亭與休憩座椅,為遊客提供舒適的休憩空間,而樹冠下的樹蔭則為炎熱夏日中的避暑勝地。此外,樹木的生態價值與文化意義,也吸引許多學者與生態旅遊者前來研究與探訪,使其成為南投縣重要的生態與文化景點。

在節慶活動方面,每年八月二十三日的「樟樹公千秋」祭典,是集集鎮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這一天,大眾爺祠與大樟樹成為活動的核心,信眾會在樹下設置祭品,並舉行祈福儀式,祈求平安與風調雨順。祭典期間,廟前人潮如織,攤販林立,戲臺表演與還願活動 abound,形成熱鬧的市集景象。這項傳統活動不僅展現當地居民對樟樹公的崇敬,也成為吸引遊客的經典景點。

大樟樹與大眾爺祠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使其成為南投縣重要的文化資產。這棵古樹不僅是自然奇觀,更被視為神明,其樹冠覆蓋範圍廣,樹葉蒼翠茂密,為當地居民提供乘涼與休憩的場所。而大眾爺祠則是祭祀清朝道光年間剿撲當地番人殉難的軍人,其神像被視為保佑鄉民的神靈。兩者共同構成集集鎮的重要文化景點,其歷史背景、宗教意義與節慶活動,皆展現出深厚的歷史文化與民俗信仰。

總體而言,大樟樹與大眾爺祠的結合,不僅是自然與人文的結合,更展現出南投縣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民俗信仰。這棵古樹與這座小廟,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信仰與重要的節慶活動,成為集集鎮的標誌性景點,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觀與體驗。其生態價值與文化價值,使其成為南投縣重要的文化資產,值得更多人關注與保護。

附近的景點
永興大樟樹
慶福寺
集集自行車道-環鎮車道
集集火車站
妖怪村
樟腦出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