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六分線自行車道

永豐六分線自行車道結合歷史與自然景觀,沿路有後裏車站、花梁鋼橋、九號隧道等特色景點,讓人感受臺灣的懷舊與創新。後裏車站保留舊山線風貌,周圍有藝術裝飾與壁畫。花梁鋼橋是鐵道工程代表,設計結合技術與美學。後裏馬場有馬術文化遺跡與花舞館,是文化活動中心。騎車沿路還能體驗馬術活動與藝術展覽,是一場深入臺灣鄉土文化與自然景觀的旅程。

永豐六分線自行車道是臺灣中部一條兼具歷史文藝與自然景觀的特色自行車道,沿線串聯了後裏車站、舊社裏、花梁鋼橋、九號隧道、花舞館等多個文化與自然景點,讓騎乘者在風景與故事中感受臺灣的懷舊與創新。這條路線不僅是運動休閒的選擇,更是一場深入臺灣鄉土文化的旅程,透過車輪的轉動,與歷史、自然、人文產生深刻的連結。

後裏車站是永豐六分線的起點,這座位於臺中市後裏區的車站,曾是臺鐵舊山線的重要樞紐,現已轉型為文化旅遊據點。車站周圍保留了許多歷史建築與藝術裝飾,例如車站內的薩克斯風主題裝飾,以及車站外的花園景觀,讓人彷彿穿越回1930年代的鐵道時代。在這裡,騎車者可以體驗舊山線的鐵道文化,並透過租車服務,開始探索後裏地區的風景與故事。車站附近的舊社裏,更是後裏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聚落,其街道兩側布滿藝術家創作的壁畫,主題多以後裏在地文化為主,例如石虎、百合花、海芋、松鼠與薩克斯風等圖案,為這條路線增添了獨特的藝術氣息。

沿著永豐六分線向西行進,會經過後裏舊社裏的花梁鋼橋。這座橋樑是臺灣重要的鐵道工程之一,屬於「下承式曲弦桁樑」結構,由10孔62.41公尺的花樑構成,全長637.39公尺。橋樑的設計融合了當時的工程技術與美學考量,使其成為後裏地區的標誌性建築。騎過這座橋樑,不僅能感受鐵道時代的歷史痕跡,更能在橋樑的壯觀景色中,感受到臺灣工程與藝術的結合。橋樑周圍的自然景觀也十分吸引人,例如附近的花園、溪流與森林,為騎乘者提供了舒適的休憩空間。

後裏馬場基地是永豐六分線另一個重要的景點。這座馬場位於後裏區,佔地約14.9628公頃,是臺灣重要的馬術文化地標。馬場周圍保留了許多歷史遺跡,例如舊時的馬廄、馬場入口大門等,讓騎乘者可以透過這些遺跡,感受到後裏地區的馬術文化歷史。馬場內還設有花舞館,這座未來展望的建築將成為後裏地區的重要文化中心,結合馬術運動、藝術展覽與文化活動,為騎乘者提供更豐富的體驗。

沿著永豐六分線,騎乘者會經過後裏馬場的九號隧道。這座隧道是舊山線鐵道的一部分,因其特殊的設計與歷史背景,成為後裏地區的神祕景點。隧道內的壁面保留了許多歷史記憶,例如1935年4月大地震後的改建記憶,讓騎乘者在穿越隧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臺灣鐵道的歷史與變遷。隧道周圍的自然景觀也十分吸引人,例如隧道口的花園、隧道兩側的溪流與森林,為騎乘者提供了舒適的騎乘環境。

永豐六分線的另一個特色景點是後裏馬場的花舞館。這座建築將成為後裏地區的重要文化中心,結合馬術運動、藝術展覽與文化活動,為騎乘者提供更豐富的體驗。花舞館的設計融合了現代建築與傳統文化,使其成為後裏地區的標誌性建築。騎乘者在經過這座建築時,可以感受到後裏地區的創新與文化融合。

此外,永豐六分線沿線還有許多自然景觀與文化活動,例如後裏馬場的馬術活動、後裏舊社裏的藝術展覽、後裏馬場的馬術課程等。這些活動與景點,讓騎乘者在騎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後裏地區的文化與生活氣息。

總體而言,永豐六分線自行車道是一條結合歷史、自然與文化特色的自行車道,讓騎乘者在風景與故事中感受臺灣的懷舊與創新。這條路線不僅是運動休閒的選擇,更是一場深入臺灣鄉土文化的旅程,透過車輪的轉動,與歷史、自然、人文產生深刻的連結。無論是喜歡歷史文化、自然景觀,還是藝術創作的騎乘者,都能在這條路線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與體驗。

附近的景點
麗寶樂園渡假區
水流東休閒農業區
月眉觀光糖廠
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張連昌薩克斯風博物館
水流東桐花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