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自行車道結合歷史與自然,沿著台鐵軌道穿過山林與古蹟,串聯集集的風土人情。綠色隧道長17.5公里,兩側樟樹成蔭,是知名景點。集集火車站為日治時期遺跡,古街有傳統小吃。添興窯陶藝村可體驗陶藝DIY,集集大樟樹見證歷史,樟腦出張所則保留舊時風貌。二水與水裏路段有八堡圳、花旗木與蛇窯等景點,適合全家騎行,感受自然與文化的交融。
集集自行車道是一條貫穿臺灣中部歷史與自然的浪漫路線,沿著臺鐵集集線的軌道,蜿蜒穿越山林與古蹟,將集集地區的風土人情與自然景觀完整串聯。這條路線不僅是騎乘的樂趣,更是一場穿越時間的旅程,從日治時期的樟腦產業遺跡到現代的陶藝工坊,從歷史車站的蒸汽聲響到綠色隧道的樹影斑駁,每一段路都充滿故事與驚喜。沿線的景點分佈密集,既有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也有與自然共生的景觀,更是體驗在地文化與風味的最佳選擇。
集集綠色隧道是這條自行車道最為知名的路段,總長約17.5公里,沿線兩側密密麻麻的樟樹與楠木枝葉交錯,形成天然的遮蔽,宛如一座巨大的樹林長廊。騎行於此,陽光穿透樹冠灑落在車輪上,微風拂過樹梢,帶著青草與泥土的清香。隧道的得名源自於日治時期的樟腦產業,當時這裡是樟腦運輸的重要路段,如今這段路徑已成為集集最具代表性的景觀。沿線的觀光點包括集集火車站、添興窯陶藝村、集集大樟樹與樟腦出張所,每一處都蘊含獨特的故事。
集集火車站是這條路線的起點,建於1933年,是臺灣少數保留完整日治時期木造車站的遺跡。車站前方的蒸汽火車站頭,象徵著集集支線過去的輝煌歲月,雖然曾在九二一地震中重建,但如今仍保留著原木造車站的樣貌,充滿歷史情懷。車站前便是集集古街,有著許多充滿回憶的傳統小喫,香蕉酥、大碗剉冰、傳統豆花、臭豆腐等,是騎行後補充體力的絕佳選擇。古街兩側的建築多為老屋,保留著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與周遭的自然景觀相呼應,形成一幅活生生的歷史畫面。
沿著綠色隧道繼續前行,會經過添興窯陶藝村。這座位於集集綠色隧道旁的傳統蛇窯,擁有超過一甲子的歷史,是早期生產琉璃瓦的重要工廠。園內除了可以跟著導覽欣賞這座壯觀的老蛇窯,還能購買到美麗的陶藝作品,與實用的生活陶藝小物。有時間的話,還能與家人一同DIY體驗捏陶的樂趣,發揮想像力創作屬於自己的陶藝作品。添興窯的陶藝文化與綠色隧道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這條自行車道上不可錯過的景點。
集集大樟樹位於集集大眾爺廟旁,樹齡高達700多歲,見證了集集鎮的興衰歷史,當地人稱它為「樟樹公」。這棵巨大的樟樹冠提供了民眾休息乘涼的場所,是集集在地人的日常休閒好去處。騎著腳踏車到這裡時,別忘了停下來稍微喝口水吹吹風,同時也找找此地最可愛的網紅,「領角鴞」貓頭鷹是否已經回巢準備孕育新生命了吧!樟樹公的樹冠與周遭的自然景觀相映成趣,是這條自行車道上最具象徵性的景點。
沿著綠色隧道的另一端,會經過樟腦出張所。這座位於集集的歷史遺跡,彷彿還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的那時候,木製的宿舍建築上,綠色的窗格、白色的牆面、深棕色的大門,吸引著喜好歷史舊物的旅客們探訪。儘管這裡平時不對外開放,但仍會不定期舉辦創意市集、在地音樂會等活動,讓民眾有機會與這座歷史遺跡近距離接觸。樟腦出張所的歷史與綠色隧道的自然景觀相結合,是這條自行車道上最具歷史感的景點。
離開集集後,沿著臺鐵集集線的軌道,會進入二水地區。二水自行車道約4公里,沿途可以飽覽車埕幽靜的小鎮風光,以及水裏溪清涼的溪谷景色。桐花季前來的話,還能欣賞到滿地雪白的花毯,車道全程平緩好騎,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體驗同樂。沿線的景點包括八堡圳、花旗木、林先生廟與二水生態教育館,每一處都蘊含獨特的故事。
八堡圳是二水自行車道的重點景點,是早期建設彰化地區的重要水利建設。八堡圳公園裡可見到涼亭、大水車、以及兒童遊樂設施,以及全臺最長的引水道。騎著自行車來到這裡,耳中能聽到轟隆的滂薄水聲,看著水門引入充沛的濁水溪進入八堡圳中,不免令人遙想當年彰化先民辛勤灌溉的景象。八堡圳的水利歷史與二水的自然景觀相結合,是這條自行車道上最具歷史感的景點。
花旗木是二水自行車道上的另一個亮點,位於源泉派出所附近的鐵道旁,種植著一整排的花旗木。每年三四月花季時,粉色的花瓣隨風搖曳,騎著自行車穿過其中,每當輕風吹過便落下陣陣的花瓣雨,畫面真是美不勝收。一旁的鐵道不時會有火車經過,建議事先查好時間前來,便能捕捉到火車經過粉紅花旗木下的浪漫景色。花旗木的花季與二水的鐵道景觀相結合,是這條自行車道上最具浪漫感的景點。
林先生廟是二水自行車道上的另一個文化景點,位於八堡圳旁,是為了紀念興建八堡圳時,給予關鍵技術指導的老先生而建的。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位於八堡圳旁的一座小巧且精緻的傳統廟宇。二水當地有名的「跑水節」活動,每年11月就在這裡開幕舉行,由幾名跑者身穿傳統簑衣、手上拿著牲禮在八堡圳前奔跑引水熱鬧展開,整個節慶包含感恩祭、市集、神轎跑水等活動,十分具有文化意義。林先生廟的歷史與二水的八堡圳景觀相結合,是這條自行車道上最具文化特色的景點。
離開二水後,沿著臺鐵集集線的軌道,會進入水裏地區。水裏自行車道約4公里,從車埕車站開始,沿途可以飽覽車埕幽靜的小鎮風光,以及水裏溪清涼的溪谷景色。桐花季前來的話,還能欣賞到滿地雪白的花毯,車道全程平緩好騎,適合全家大小一起體驗同樂。沿線的景點包括蛇窯陶藝文化園區、車埕貯木池與水裏蛇窯,每一處都蘊含獨特的故事。
水裏蛇窯陶藝文化園區是這條自行車道上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位於水裏,園內如同一座純樸的小村落,古色古香的氛圍,與淡雅的陶藝相得益彰,成為了水裏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園內除了可以欣賞蛇窯的歷史與陶藝工藝,還能參與DIY陶藝體驗,感受傳統陶藝的魅力。蛇窯的陶藝文化與水裏的自然景觀相結合,是這條自行車道上最具文化特色的景點。
車埕貯木池是這條自行車道上另一個自然景點,位於車埕,是過去木材運輸的重要據點。現在這裡已轉為自然景觀,週遭的山林與溪流形成優美的景觀,是騎行時可以欣賞的自然景觀。車埕貯木池的自然景觀與水裏的歷史文化相結合,是這條自行車道上最具自然特色的景點。
這條自行車道的每一段路都充滿故事與驚喜,從歷史遺跡到自然景觀,從文化景點到在地風味,每一處都值得細細品味。騎行於此,不僅能感受臺灣中部的自然與歷史,更能深入體驗在地的文化與風味,是一條值得多次探訪的浪漫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