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關遊客中心暨入關博物館位於台中和平區,2021年重新轉型後,結合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與在地生活,成為一個微型博物館。入口處有藝術創作與導覽資訊,展區分為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在地生活與藝術、教育互動等主題,內容豐富,互動性強。博物館設計講求自然光線與舒適設施,提供導覽、休息與資訊服務,讓遊客在參觀時既能學習知識,也能享受在地文化與自然風景,是一個值得造訪的學習與休閒空間。
谷關遊客中心暨入關博物館位於臺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一段,自2021年重新轉型後,成為一個結合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與在地生活的微型博物館。這座建築不僅是遊客進入谷關山脈的起點,更是一座連結過去與現在、連結自然與人文的知識空間。從入口處的設計到展覽內容,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對在地文化的尊重與對遊客的用心,讓來訪者在探索過程中,既能感受谷關的自然風景,也能深入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與人文。
入口處的空間設計以簡約自然為主調,牆面裝飾著以谷關為主題的藝術創作,包括風景畫、攝影作品,以及當地居民的創作。這些作品不僅呈現谷關的自然景觀,也記錄了在地人的生活記憶,讓遊客在踏入博物館的瞬間,便能感受到這座小鎮的氣息。入口處還設有導覽資訊站,提供各項展覽的簡介與導覽時間,方便遊客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時間安排參觀。
展覽空間分為幾個主要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其獨特的主題與展覽內容。首先是「歷史與文化」展區,這裡展出了谷關的歷史沿革、地方風俗與在地文化。展覽透過圖片、文字說明、模型與互動螢幕,介紹谷關如何從一個小農村發展成為今日的旅遊勝地。展覽中特別展出了與中橫公路開發相關的文物,包括老照片、車輛模型與施工工具,讓遊客能夠瞭解這條公路的建造過程與歷史意義。此外,展區還展示了一些與泰雅族文化相關的文物,包括傳統工具、服飾與圖騰,展現了谷關與周邊原住民的歷史連結。
接下來是「自然生態」展區,這裡以科學展覽與互動體驗為主,展出了谷關周邊的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展覽中設有互動螢幕,遊客可以透過觸控螢幕瞭解不同動物的習性與生態習性。展區內還設有小型生態園區,遊客可以觀察到本地特有的植物與動物,例如紅檜、臺灣杉、白鷺鷥等。展區的設計不僅讓遊客能夠近距離觀察生態環境,也透過展覽說明讓遊客瞭解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第三個主要展區是「在地生活與藝術」展區,這裡展出了谷關的在地生活文化與藝術創作。展區內設有「網美牆」,牆上貼滿了遊客拍照的創作,每一張照片都記錄著不同人的在地生活與藝術創作。展區還設有互動螢幕,遊客可以透過螢幕分享自己的創作,並與其他遊客互動。展區內還展示了一些與谷關相關的藝術創作,包括畫作、陶藝、木雕等,展現了在地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與技巧。
展覽的最後一個區域是「教育與互動」展區,這裡設有互動遊戲、科學實驗與教育活動,讓遊客在遊戲與實驗中學習知識。展區內設有互動螢幕,遊客可以透過螢幕參與各種科學實驗,例如測試水的導電性、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等。展區還設有教育活動區,定期舉辦主題活動,如自然生態講座、歷史文化講座等,讓遊客在參觀展覽的同時,也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除了展覽空間,博物館內的設施也相當完善。展區內設有休息區,遊客可以在此休息並享用博物館提供的飲品與點心。展區內還設有導覽服務,由專業導覽員為遊客提供導覽服務,並解答遊客的問題。此外,博物館還設有資訊站,提供遊客有關谷關的旅遊資訊,包括附近景點、交通方式與住宿建議。
博物館的設計不僅注重展覽內容的豐富性,也注重遊客的參觀體驗。展覽空間的設計採用自然光線,讓遊客在參觀時能夠感受到自然的氣息。展區內的展覽內容也經過精心安排,讓遊客在參觀時能夠順利地瀏覽各個展區,並深入理解每個展區的主題與內容。
總體而言,谷關遊客中心暨入關博物館是一個結合歷史、自然與在地文化的知識空間,讓遊客在探索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谷關的自然風景,也能深入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與人文。博物館的設計與展覽內容,讓遊客在參觀時能夠獲得豐富的知識與體驗,是一處值得訪問的知識與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