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作家典藏館位於北區,是臺灣首座專門收藏本土作家作品的文創空間。這裡不僅展示文學成就,也舉辦活動與課程,讓文學愛好者交流學習。館內設計結合現代與在地文化,展區豐富多樣,例如一樓有作家轉牌方塊,二樓有專屬書籍與馬克杯,四樓則有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的特展。館內還舉辦導覽、講座與創作比賽,鼓勵年輕人參與文學創作,是連結文學與在地文化的重要場所。
臺中作家典藏館位於臺中市北區精武路291之3號,隸屬於臺中文學館,是臺灣首座專門收藏與展示本土作家創作與文學成就的文創空間。這座建築不僅是文學愛好者的聚集地,更以獨特的空間設計與豐富的展覽內容,成為臺中文學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8年重新開幕後,典藏館以「典藏、展示、教育、交流」為核心理念,結合歷史文脈與當代文學發展,成為連結臺灣文學與在地文化的橋樑。
典藏館的建築本身便具有文化意涵,其位於臺中精武圖書館分館內,原為國立臺中圖書館,後因空間需求轉型為現今的文創空間。這座建築的設計融合了現代簡約風格與在地文化元素,入口處的空間規劃以文學主題為主軸,入口處的導覽資訊板不僅介紹典藏館的歷史,更以視覺化方式呈現臺灣文學的發展軌跡。進入大廳後,可以看到以文學主題為設計的裝飾元素,例如書籍、文具、文藝創作等,這些細節展現出典藏館對文學的熱愛與尊重。
典藏館的空間佈局以文學主題為主軸,分為多個展區,每個展區都有其特殊的主題與展品。例如,一樓中間走道設有「臺中作家轉牌方塊」,這是一個特殊的設計,讓來訪者可以在此處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家,並透過轉牌瞭解作家的創作背景與文學成就。這項設計不僅增加了互動性,也讓來訪者更深入地認識臺灣文學的發展。
二樓的圖書區則是以「臺中作家書籍擺放區」為主,這是一個特殊的空間,專門收藏與展示來自臺中出生或與臺中文學有密切聯繫的作家作品。書架上除了擺放書籍,還設有作家的馬克杯,杯上寫著作家著作中的佳句名言,這項設計讓來訪者在閱讀書籍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家的創作精神與文學價值。此外,書架上還設有作家的創作筆記與創作過程,讓來訪者更深入地瞭解作家的創作心路。
四樓是典藏館的主展區,這裡展出了多個與臺灣文學相關的展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覽是「穿透迷霧的文學箭筆 Walis•Nokan 瓦歷斯•諾幹特展」,這項展覽以泰雅族作家瓦歷斯•諾幹的文學創作為主題,展出了他的多部經典作品,包括《永遠的部落》、《迷霧之旅》等。展覽現場以竹子營造出山林氛圍,結合實體弓箭和筆,象徵瓦歷斯•諾幹從山間部落出發,走向城市和世界的歷程。展覽包含文學作品、照片及獎座等,「文學之原:家族」展出泰雅族的傳統服飾和獵刀,呈現部落的成長歷程及泰雅族狩獵文化對他的影響;共有6大展區等你來發掘,讓你用不同角度深度感受原民文學。
除了瓦歷斯•諾幹的展覽,典藏館還舉辦多項與文學相關的活動,例如導覽活動、作家講座、文學創作工作坊等。這些活動不僅讓來訪者更深入地瞭解臺灣文學的發展,也提供了與作家互動的機會。例如,曾有導覽活動由臺中作家林德俊(aka小熊老師)帶領,讓學員們可以瞭解臺中作家典藏館的歷史與展覽內容。此外,典藏館也定期舉辦文學創作比賽,鼓勵年輕作家創作,並提供創作指導與評審。
典藏館的展覽內容不僅限於歷史作家的創作,也包含當代作家的創作與文學成就。例如,典藏館會定期舉辦「文學創作展」,展出年輕作家的創作作品,並提供創作指導與評審。此外,典藏館也與各個文學團體合作,舉辦文學創作比賽與文學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到文學創作的過程中。
典藏館的空間設計與展覽內容,都展現出對文學的熱愛與尊重。從建築的設計到展覽的內容,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規劃,以提供來訪者一個沉浸式的文學體驗。無論是歷史作家的創作,還是當代作家的創作,典藏館都以開放的心態與包容的精神,讓更多人能接觸到文學的價值。
總體而言,臺中作家典藏館不僅是臺灣文學的典藏空間,更是一個連結文學與在地文化的重要場所。透過展覽與活動,典藏館讓更多人能瞭解臺灣文學的發展,並激發對文學的興趣與熱愛。這座建築與展覽內容,都是臺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臺中文化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