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博物館位於校內,是台灣唯一以中醫藥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成立於1991年,後因擴充與紀念陳立夫先生而更名。館內共五個展示室,結合歷史、學術與文化,展現中醫藥的傳統與現代發展。入口大廳有中藥材、藥典等文物,並有互動螢幕介紹藥用植物與動物的生態。各展區分別介紹中藥歷史、針灸技術、考古資料、藥用生態及現代應用,還有校史與學術成就。博物館透過多樣展示與互動,讓觀眾深入認識中醫藥的智慧與文化。
中國醫藥大學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座落於校園核心,是臺灣唯一以中醫藥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其歷史可追溯至1987年,當時為發展中醫藥教育與研究,校方開始規劃籌建「中藥展示館」,經過五年準備後於1991年10月6日正式開館。館名於1997年擴充藥學領域後改為「中醫藥展示館」,1998年為慶祝校慶及陳立夫先生九十歲華誕,更名為「立夫中醫藥展示館」,成為傳承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場所。整體建築面積約1350平方公尺,分為五個展示室,結合歷史、學術與文化,展現中醫藥的深邃與現代發展。
博物館的入口大廳以中醫藥文化為主題設計,展牆上陳列中藥材、藥材包裝、藥典等文物,並透過導覽解說系統,引導觀眾進入中醫藥的歷史與科學世界。大廳中央設有大型立體展示櫥窗,專門展示臺灣藥用植物與動物的自然生態,例如臺灣特有的藥用植物如臺灣山櫻、臺灣銀杏,以及藥用動物如蛇、蜈蚣等,這些標本經過精心保存,展現中藥與自然生態的緊密聯繫。展區中間設有互動螢幕,介紹藥用植物的生長環境、藥性特徵與傳統應用,讓觀眾在視覺與觸覺的雙重體驗中,感受中醫藥的自然智慧。
第一展示室專門展示中藥材的歷史與發展,牆面懸掛自古至今的藥材包裝與藥典,並陳列各種傳統藥材如當歸、黃精、川芎等,這些藥材經過專業處理,並附有藥性說明與歷史背景。展區中間設有藥材展示櫃,透過燈光與標籤,詳細介紹藥材的來源、藥性、應用範圍與現代研究成果。此外,展區還展示中藥歷史上的重要藥典,如《本草綱目》的複製本,以及古代藥師使用的工具與儀器,如藥碾、藥秤、藥爐等,展現中藥學的實用與精準。
第二展示室聚焦於中醫與針灸的歷史與技術,牆面懸掛中醫經絡圖與針灸穴位圖,並陳列古代中醫典籍如《黃帝內經》《難經》的複製本,以及現代中醫學的學術研究資料。展區中間設有針灸展示櫃,展示古代與現代的針灸器具,如銀針、艾灸盒、電針器等,並透過互動螢幕介紹針灸的理論基礎與臨牀應用。展區還展示中醫師的診病工具,如聽診器、舌診鏡、脈診器等,展現中醫診斷的獨特方法與現代科技的結合。
第三展示室專門展示中藥的考古與歷史資料,牆面懸掛從古代至現代的藥材包裝與藥典,並陳列各時期的藥材標本。展區中間設有考古挖掘模型,介紹古代藥材的採集與保存方式,如漢代的藥材貯藏容器、唐代的藥材運輸工具等。此外,展區還展示中藥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如唐代藥學家孫思邈的生平與著作,以及現代中藥研究的里程碑,如中藥提取技術的發展與藥物製劑的創新。
第四展示室專門展示藥用植物與動物的生態與藥用價值,牆面懸掛臺灣藥用植物的圖片與標本,並陳列藥用動物如蛇、蜈蚣、蜂類等的標本。展區中間設有生態展示櫃,介紹藥用植物的生長環境、藥性特徵與傳統應用,並透過互動螢幕介紹藥用動物的生態習性與藥用價值。展區還展示藥用植物的現代研究成果,如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分析與藥用價值的科學驗證。
第五展示室專門展示中醫藥的現代發展與應用,牆面懸掛現代中藥研究的成果與數據,並陳列中藥與現代醫學的結合案例。展區中間設有中藥與現代醫學的互動展示,如中藥成分與現代藥物的對比,以及中藥在現代臨牀應用的案例。此外,展區還展示中藥與國際醫學的交流與合作,如中藥在亞洲、歐洲等地的應用與研究。
博物館的校史館則專門介紹中國醫藥大學的歷史與發展,牆面懸掛校史照片與重要事件,並陳列校方的歷史文物與學術成就。展區中間設有校史時間軸,介紹學校從創立到發展的歷程,以及校方在中醫藥教育與研究方面的成就。展區還展示校方的學術研究成果,如中藥學、針灸學、中醫藥學等領域的突破與創新。
博物館的特別展示區則專門展示中醫藥的藝術與文化,牆面懸掛中醫藥的傳統藝術作品,如中醫畫、藥材圖譜等,並陳列中醫藥的傳統文化與儀式。展區中間設有中醫藥的傳統儀式展示,如中醫師的診病儀式、藥材的採集與處理過程等,展現中醫藥的傳統與文化價值。
博物館的立夫中醫藥學術獎展示區則專門介紹中醫藥的學術研究與創新,牆面懸掛中醫藥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數據,並陳列中醫藥的學術研究機構與合作單位。展區中間設有中醫藥的學術研究展示,如中藥成分的化學分析、中醫藥的現代應用研究等,展現中醫藥的學術價值與創新發展。
整體而言,立夫中醫藥博物館透過多樣的展示與互動,讓觀眾深入瞭解中醫藥的歷史、學術與文化,並感受到中醫藥的智慧與現代發展。博物館的每個展示區都精心設計,結合歷史、學術與文化,成為傳承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