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舊機場遺址和李芑豐古宅都在金山市區西北的三界橋附近,是兩個歷史與文化價值都很高的地方。舊機場遺址現在是農田的一部分,但還留有當時的石滾輪等遺跡;李芑豐古宅則是金山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之一,有燕尾屋脊和半月形風水池。兩處地方一個是歷史遺跡與農業結合,一個是傳統建築的代表,一起展現金山的歷史風貌與文化特色。
金山舊機場遺址與李芑豐古宅位於金山市區西北方向的三界橋附近,是兩處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的景點,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故事與記憶。舊機場遺址現為重光六股花卉農業區的一部分,而李芑豐古宅則是金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之一,兩處地點相隔不遠,卻各自展現出不同的歷史風貌與文化特色。
金山舊機場遺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據時期。當時,日本政府在臺灣的開發與建設中,曾於多處興建軍用機場以加強對臺灣的控制與軍事佈署。金山舊機場便是其中之一,其位置選在當時的交通要道上,方便軍用飛機的起降與維護。據說,這個機場在啟用初期曾發生過飛機失事的事故,但因當時的技術與設備限制,未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如今,機場的原址早已被農田覆蓋,但遺址上仍可見到一些歷史痕跡,如三具石造滾輪,這是由當時用來壓實地面的設備,現被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設立基臺展示,並附有導覽說明,讓遊客能瞭解這段歷史。
機場遺址的周邊環境也具備自然與人文的結合。由於位於重光六股花卉農業區,這裡是臺灣最大的杜鵑花花材供應地,每年輸出量達數百萬株。陽明山的杜鵑大都是從這裡移植供應,因此機場遺址周邊的農田也成為遊客欣賞杜鵑花的場所。此外,機場遺址的歷史背景與周邊的自然景觀,使這處地點成為觀光與歷史教育的結合點。
與舊機場遺址相鄰的李芑豐古宅,則是金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厝之一。這座古宅建於百年之前,屋主李佈公在北臺灣富甲一方,號稱「李佈公」。根據清朝的制度,除了廟宇與宗祠外,只有當官或中科舉的人家纔有資格建造燕尾裝飾的屋脊。這座李芑豐古宅的屋脊便展現出這種華麗的建築風格,成為當時社會地位的象徵。古宅的建築形式為典型的三合院,正屋方正,左右護龍,氣勢非凡。最特別的是前院外埕仍保留著目前臺灣少見的半月形風水池,這項設置不僅具有美化環境的功能,也象徵著對未來的期盼與祈福。
李芑豐古宅的歷史背景與建築特色,使其成為研究臺灣傳統建築與歷史文化的重要實證。古宅的結構與設置,反映了當時的建築技術與社會風氣。例如,屋脊的燕尾設計不僅是美觀的考慮,也代表著屋主的社會地位與經濟條件。此外,古宅的結構也展現出當時的建築技術,如木構架的結構、屋頂的斜坡設計等,都是當時建築技術的體現。
李芑豐古的周邊環境也具備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價值。古宅位於金山市區的西北方向,周邊環境與機場遺址相鄰,形成了一個歷史與自然結合的景觀。古宅的周邊環境也保留著許多歷史記憶,如當時的交通路線、農業活動等,這些都為古宅的歷史背景增添了更多的層次。
金山舊機場遺址與李芑豐古宅兩處地點,各自展現出不同的歷史與文化價值。舊機場遺址的歷史背景與周邊的自然景觀,使這處地點成為觀光與歷史教育的結合點。而李芑豐古宅的建築特色與歷史背景,則使其成為研究臺灣傳統建築與歷史文化的重要實證。兩處地點的結合,不僅展現出金山地區的歷史風貌,也讓遊客能透過這兩處地點,瞭解臺灣的歷史與文化。
此外,兩處地點的現狀也值得關注。舊機場遺址的歷史遺跡與周邊的農業活動,使其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歷史場景。而李芑豐古宅的保存狀態,則讓遊客能親近這座百年古宅,感受其歷史的厚重與文化價值。兩處地點的結合,不僅讓遊客能體驗金山地區的歷史與文化,也讓這兩處地點成為臺灣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