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九氳氤 (陳姓桂記墓園)

臺南北門區的九氳氤(陳姓桂記墓園)是個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墓,傳說是鄭成功姑媽鄭細孃的安葬地。這裡因風水傳說與歷史記憶而聞名,還曾因清朝的壓迫,讓後人設置假墓來保護真墓。現在墓園經過整修,成為南瀛地區的重要歷史遺產,吸引許多遊客來參觀學習。

北門九氳氤(陳姓桂記墓園)位於臺南市北門區,靠近臺17線省道約143公里處,是一處具有深厚歷史背景與文化價值的墓園。此地不僅是鄭成功姑媽鄭細孃的安葬地,更因歷史傳說與風水文化而聞名,成為南瀛地區重要的古蹟與歷史遺產。墓園所在的「北洋嶼」小山丘,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風水傳說,被稱為「九氳氤」或「臥犬山」,歷史淵源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的明鄭時期,至今仍保有其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

鄭細娘是明萬曆壬寅年(1602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的女性,生於明朝,卒於清朝康熙辛丑年(1681年),享年八十歲。她被稱為「老祖媽」,是鄭成功之姑媽,亦是陳姓桂記墓園的奠基者。根據歷史記載,鄭細娘於1661年與一貴公一同自金門碧湖經澎湖渡海來臺,在中洲建立家園。當時,鄭成功正於臺灣建立根據地,而鄭細娘作為其家族的重要成員,也隨同家人遷徙至臺灣,並在中洲附近安葬。然而,因當時的政治環境與歷史背景,鄭細孃的墓碑在她去世後十七年才得以立碑,碑文內容也因政治因素而未明確書寫年號,僅以干支記載,這也反映了當時明鄭遺民在清朝統治下所面臨的內心掙扎與歷史記憶的保存。

墓園所在的「北洋嶼」小山丘,因鄭細孃的墓地而聞名,但據傳在清代,清政府為阻礙明鄭遺民的風水與歷史記憶,曾多次挖掘此地的墓葬。為了防止墓地被發現,鄭氏後人於「北洋嶼」這座小丘附近建立了九座外觀相似的墳墓,以假亂真,使清政府無法辨識真墓所在。因此,此地被稱為「九氳氤」,意指煙霧瀰漫整座山丘,而「臥犬山」則是因墓地形狀與歷史傳說而得名。雖然現在僅存一座真墓,即鄭細孃的墓,但這九座古墳的歷史傳說,使北洋嶼成為臺灣歷史與風水文化的重要象徵。

陳姓桂記墓園的歷史不僅與鄭細孃的墓地相關,也與陳永華將軍的歷史貢獻有密切聯繫。據傳,鄭細孃的墓碑因當時的政治環境與運送困難,碑材來自福建,需由陳永華將軍協助運送。陳永華是鄭成功的重要軍師,其在臺灣的歷史貢獻與影響力,使陳永華的墓碑成為當時的重要歷史記憶。然而,因政治因素,陳永華的墓碑在當時未能立即建立,而鄭細孃的墓碑則在她去世後十七年才得以完成。這也說明瞭當時臺灣歷史與政治環境的複雜性,以及墓園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價值。

在現代,陳姓桂記墓園經過多次整修與保育,成為南瀛地區重要的歷史遺產。2001年,立法委員蘇煥智與文建會曾針對此墓園的歷史價值進行評估,並建議其作為古蹟加以保護。如今,墓園內有大量植物被種植,包括樹木與花草,以營造出歷史與自然相融合的環境。此外,墓園內也設有紀念碑,記載鄭細孃的生平與墓地的歷史背景,使遊客能更深入瞭解此地的歷史與文化。

除了墓地本身,墓園周邊的環境也具有歷史價值。例如,墓園所在的「北洋嶼」小山丘,因歷史傳說而聞名,其地形與風水文化與鄭細孃的墓地有著密切聯繫。此外,墓園附近可能還存在其他歷史遺跡,如碉堡等,這些遺跡的歷史背景與墓園的歷史記憶相互連結,共同構成南瀛地區的歷史文化景觀。

總體而言,北門九氳氤(陳姓桂記墓園)是一處具有深厚歷史背景與文化價值的墓園,其歷史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的明鄭時期,並因鄭細孃的墓地與九氳氤的傳說而聞名。墓園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不僅反映出臺灣歷史與風水文化的重要性,也展現了人類對歷史記憶的保存與傳承。如今,墓園經過整修與保育,成為南瀛地區重要的歷史遺產與文化景點,吸引許多歷史愛好者與遊客前來探訪與學習。

附近的景點
北門九氳氤(陳姓桂記墓園)
北門提溴塔
水晶教堂
北門自行車道
北門遊客中心(北門婚紗美地)
北門遊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