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是展示當地礦業歷史與文化的重要場地。館內有鍊金樓、金屬工藝館、大地館、四連棟等展區,每處都講述金瓜石從礦業興盛到沉寂的歷史。鍊金樓曾是存放黃金的地方,現在展示礦業發展的過程;金屬工藝館展出金屬工藝品,展現技藝與文化;大地館則介紹礦區生態與生活;四連棟則重現員工宿舍的生活場景。博物館結合自然景觀,讓遊客在了解礦業歷史的同時,也能感受金瓜石的自然之美。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是一座以保存與展示金瓜石礦區歷史與文化爲主題的生態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立不僅是爲了重現昔日的礦業盛景,更通過建築、文物與自然景觀的結合,呈現臺灣礦業發展的獨特脈絡。其核心展區包括鍊金樓、金屬工藝館、大地館、四連棟等,每一處建築與展陳都承載着金瓜石從礦業興盛到逐漸沉寂的歷史記憶,同時也展現了臺灣在礦業、工業與文化上的深厚底蘊。

鍊金樓是博物館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這座兩層樓的紅磚建築最初作爲存放黃金的場所,同時也是金瓜石旅館的所在地。二戰後,鍊金樓曾短暫作爲鍊金工廠及福利社辦公室,後成爲臺灣金金屬礦業公司的出納課與工會辦公室。如今,鍊金樓被改造爲博物館的常設展區,一樓設有小型特展室與劇場空間,展示與金礦開採相關的多媒體互動體驗,如“河流淘金”模擬裝置,讓遊客身臨其境地感受過去礦工的生活場景。二樓則以“金瓜石礦業史”爲主題,通過實物、影像與文字資料,講述金瓜石從發現黃金到成爲亞洲最大金屬礦場的歷程。鍊金樓的存在不僅見證了金瓜石礦業的興衰,也成爲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文化地標。

金屬工藝館則是一座建於1974年的建築,原爲臺灣金屬礦業公司旗下的俱樂部與餐廳。2009年整修完成後,該館曾以自然生態爲主題展示金瓜石的生態環境,後於2018年轉型爲展示金屬工藝的場所。金屬工藝館的展陳分爲兩層,一樓展出金屬工藝典藏品,包括銅器、銀器、鐵器等歷史文物,以及金屬工藝美學與藝術的專題展覽,呈現金瓜石地區在礦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金屬加工技藝。二樓則作爲多功能活動空間,舉辦講座、工作坊等活動,讓遊客更深入地瞭解金屬工藝的文化價值。金屬工藝館的轉型,不僅讓原本的工業建築煥發新生,也凸顯了金瓜石在礦業與工藝技藝上的雙重歷史意義。

大地館是博物館中最具特色的展區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該館原爲臺灣金屬礦業公司的辦公場所,後在2022年進行空間活化,將日治時代興建的大地館規劃爲展陳空間。大地館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內部展陳以“金瓜石礦業舊日生活全貌”爲主題,通過實物、影像與互動裝置,展示金瓜石礦區的生態環境、礦業活動與居民生活。此外,大地館還設有“金瓜石自然生態”展區,介紹當地特有的動植物資源,如鍾萼木、山櫻花等第三紀冰河孑遺植物,以及金花石蒜、臺灣百合等本土植物,讓遊客在感受礦業歷史的同時,也能瞭解金瓜石的自然生態。

四連棟是金瓜石礦區的重要歷史建築,建於1930年代,最初由日本鑛業株式會社興建,作爲日籍員工及其眷屬的宿舍。戰後,四連棟改作臺灣金屬礦業公司的員工宿舍,後在2005年完成修繕,成爲博物館的常設展區之一。四連棟的建築結構分爲四棟相連的宿舍,每棟均設有玄關、客廳、起居室、廚房、浴室等生活空間,還原了日治時期與戰後時期員工的生活場景。通過四連棟的展陳,遊客可以瞭解金瓜石礦區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人員構成與生活狀態,同時也見證了臺灣礦業從殖民時期到戰後時期的變遷。

除了上述主要展區,博物館周邊的自然景觀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金瓜石礦區的山系與基隆山相望,其中無耳茶壺山因形似無提耳的茶壺而得名,而從水湳洞一帶眺望則似俯臥的獅子,故又稱爲“獅子巖山”。這些山系不僅爲金瓜石礦區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構成了博物館周邊的自然景觀。遊客在參觀博物館的同時,可以漫步於礦區的草原、森林,觀察當地的植被與礦產資源,如慄蕨、金毛杜鵑、鍾萼木等植物,以及硫砷銅礦、石英、黑雲母等礦石,感受金瓜石從礦業到生態的多重面貌。

博物館的整體規劃以“保存臺灣礦業文化資產”爲核心,通過建築、文物與自然景觀的結合,呈現金瓜石從礦業興盛到逐漸沉寂的歷史。鍊金樓、金屬工藝館、大地館、四連棟等展區,不僅承載着金瓜石礦業的輝煌記憶,也展現了臺灣在礦業、工業與文化上的深厚底蘊。而周邊的自然景觀則爲博物館增添了生態與歷史的雙重意義,使遊客在感受礦業歷史的同時,也能領略金瓜石的自然之美。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展示礦業歷史的場所,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文化橋樑,讓金瓜石的故事得以延續。

附近的景點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祈堂老街(金瓜石老街)
本山五坑
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
勸濟堂
金瓜石神社(黃金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