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環境資源教育中心

中臺環境資源教育中心位於桃園環保科技園區,結合環境教育與資源回收,展示廢棄物如何轉化為資源。這裡有互動展示與教育課程,讓民眾體驗資源再生的過程。例如處理廢燈管、廢玻璃與電路板,並轉為再生材料。場域也提供DIY活動,如製作玻璃藝品與杯墊,加強參與感。中心透過與學校、社區合作,推動環境教育,鼓勵資源回收,展現科技與環保結合的創新成果。

中臺環境資源教育中心座落於桃園環保科技園區,是一個結合環境教育與資源回收再生的創新場域,主要透過展示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的流程與成果,引導參訪者理解廢棄物的價值與再利用的意義。該中心自2014年取得行政院環保署認證後,成為桃園市重要的環境教育據點,不僅提供民眾親身體驗資源再生的過程,也透過教育課程深化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場域的設計與運作,充分體現「廢棄物變黃金」的創新理念,將原本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廢棄物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展現科技與環保結合的實踐成果。

場域的核心展示內容,圍繞著廢棄物的回收、分類、處理與再生循環過程,強調資源再利用的必要性與可持續性。例如,在展示區中,參訪者可以觀察到廢燈管、廢玻璃、PCB廢印刷電路板等廢棄物的處理流程,並透過互動展板或實體模型瞭解這些廢棄物如何被分類、拆解與轉換成可再利用的材料。其中,燈管與燈泡的處理尤其受到關注,因為其內部含有汞這種重金屬,若處理不當可能對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場域特別強調正確的分類回收與妥善處理方式,讓參訪者認識汞污染的來源與影響,並學習如何避免汞汙染的發生。

在技術層面,中臺資源科技二廠擁有先進的廢燈具回收與含汞廢棄物處理技術,能有效將95%以上的廢棄物轉化為可用資源。例如,廢燈管中的汞會被精準提取並高純度回收,而廢玻璃則透過特殊處理技術轉變為再生資源玻璃,減少資源浪費。此外,場域也運用廢電路板的金屬與其他材料,製造出高品質的再生材料,用於生產水泥杯墊等日常用品,讓參訪者親身體驗資源再生的過程與成果。這種將廢棄物轉化為實用物品的方式,不僅展現科技的創新,也讓民眾更深刻認識資源再利用的價值。

除了技術展示,場域也設計了多樣化的教育課程,讓參訪者能透過互動與實作活動,深入理解環境保護的觀念。例如,「舉頭三尺有燈管」課程針對汞汙染的來源與影響進行說明,透過科學實驗與資料分析,讓學員瞭解汞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危害,並學習如何正確分類與回收廢燈具。而「化廢為寶」課程則聚焦於廢燈管與廢玻璃的資源再生,透過分類回收、拆解處理與創作活動,讓學員親手參與資源再利用的過程。課程的尾聲,參訪者還能利用廠內回收的玻璃原料,創作屬於自己的玻璃藝品,這不僅是一次創意發揮的機會,也是一次環保實踐的體驗,讓參訪者帶著屬於自己的紀念品離開場域,留下深刻的印象。

場域的設計與運作,也體現了環境教育的創新與互動性。除了固定的展覽區,場域還設有互動式教學空間,讓參訪者能透過觸控螢幕、實體模型或實驗器材,更直觀地瞭解廢棄物的處理過程。例如,在展示廢燈管的處理流程時,參訪者可以觀察到燈管如何被拆解、汞如何被提取,以及處理後的廢料如何被再利用。這種視覺與實體結合的展示方式,讓教育內容更加生動且易於理解。此外,場域也設有DIY創作區,讓參訪者能親手參與資源再生的過程,例如利用廢玻璃製造杯墊、利用回收金屬製造小飾品等,這種實作活動不僅能提高參訪者的參與度,也能讓他們更深刻體會資源再利用的意義。

中臺環境資源教育中心的運作,也體現了企業與社會的共同責任。作為桃園環保科技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臺資源科技二廠不僅專注於廢燈具回收與含汞廢棄物處理,也積極推動環境教育與資源再生的創新應用。場域的設立,不僅是對環保技術的展示,更是對民眾環境意識的培養。透過教育課程與互動活動,場域希望讓參訪者認識到,廢棄物並非無用之物,而是可以轉化為資源的寶藏。這種觀唸的傳遞,不僅能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也能促使更多人參與資源回收與再利用的行動。

此外,場域也積極與各機關、大專院校、社區等單位合作,提供團體參訪與教育活動,讓更多人能親身體驗資源再生的過程。例如,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參訪,透過場域的展示與課程,讓學生學習廢棄物的處理與再利用,進而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社區則可以透過場域的教育活動,讓居民瞭解資源回收的重要性,並鼓勵大家參與資源回收的行動。這種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讓中臺環境資源教育中心成為一個連結企業、學術與社區的重要平臺。

總體而言,中臺環境資源教育中心是一個結合科技、教育與環保的創新場域,透過展示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過程,引導民眾認識資源再利用的價值。場域的設計與運作,不僅展現了科技的創新,也讓民眾更深刻體會環境保護的觀念。無論是透過互動展覽、教育課程,還是實作活動,中臺環境資源教育中心都努力讓參訪者理解資源再利用的必要性,並激勵更多人參與環保行動,共同為地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附近的景點
白沙岬燈塔
草漯沙丘觀音展示館
觀音濱海遊憩區
甘泉寺
藻礁生態環境教室
新屋農博環境教育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