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楊梅三連陂的「粼粼波光、翩翩白影」雕塑,是2018年地景藝術節的代表作,由許宗傑創作。這座高約8.5公尺的不鏽鋼雕塑,模仿白鷺低頭覓食的姿態,與周遭自然景觀完美融合,形成視覺錯覺,讓遊客誤以為是真實的白鷺。作品結合現代藝術與傳統工藝,考慮季風與生態,不影響環境。它不僅是藝術與自然的結合,也象徵對在地文化與生態的尊重,成為三連陂的重要文化地標與旅遊亮點。
「粼粼波光、翩翩白影」這件地景藝術作品,位於桃園市楊梅區的三連陂,是2018年桃園地景藝術節的精緻代表。這座由許宗傑老師創作的白鷺雕塑,不僅以優雅的線條與動態設計吸引目光,更巧妙地融入周遭自然環境,成為富岡地區的標誌性景點。它的存在,不僅是藝術與自然的結合,更象徵著對在地文化的回顧與對生態環境的尊重。
三連陂本身是富岡地區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這裡的埤塘與周圍田園環境,長期以來與白鷺等鳥類共生。白鷺作為農田中的常見鳥類,不僅是生態鏈結的一部分,也因被農民視為守護神與農村的幸運符號,而具有特殊的文化意涵。許宗傑老師在創作時,便以這種文化認同為出發點,將白鷺的動態與三連陂的自然景觀結合,創造出既符合環境又富有象徵意義的作品。
這座白鷺雕塑的結構設計,展現了現代藝術與傳統工藝的結合。主要使用不鏽鋼圓管組成,高約八點五公尺,形狀仿效白鷺低頭覓食的姿態,展現出優雅且動態的美感。雕塑的設計並非單純的靜態結構,而是透過鏤空的造型,讓整體作品在光影變化下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這種設計不僅考慮到作品的視覺美感,也充分考量到富岡地區東北季風的影響,讓雕塑在風力作用下仍能保持穩定,同時也讓作品與周圍的水景產生互動,形成倒影與光影的變化,增強了作品的層次感。
三連陂的環境,為這座雕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展示場域。這裡的埤塘與周圍田園,與白鷺的生態習性高度契合,使得雕塑在自然環境中更具生命力。當遊客遠遠望向這座雕塑時,會誤以為是真實的白鷺在水面上覓食,這種視覺錯覺,不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也讓遊客在觀賞時產生更深刻的體驗。而雕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也讓這座作品成為三連陂的靈魂所在。
除了視覺上的美感,這座雕塑也展現了對生態環境的尊重。許宗傑老師在創作時,便考量到白鷺的生態習性,並在設計上避免對周圍生態造成幹擾。雕塑的材料選擇與結構設計,都經過精心考量,以確保不會影響到周圍的生態平衡。此外,雕塑的設置位置也經過精心規劃,使其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成為三連陂的自然景觀的一部分。
這座雕塑的存在,也讓三連陂成為富岡地區的重要文化地標。對於當地居民而言,這座雕塑不僅是藝術的象徵,也是對在地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回顧與肯定。當遊客來到三連陂,除了可以欣賞這座雕塑的美感,也能感受到富岡地區的歷史與文化脈絡。而這座雕塑所展現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涵,也讓三連陂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
此外,這座雕塑的設置,也展現了對公共空間的重視。它不僅是藝術家的創作成果,也成為公眾可以自由觀賞與感受的公共藝術。遊客在觀賞這座雕塑時,可以透過不同的角度與距離,感受它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這種體驗,讓藝術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總體而言,「粼粼波光、翩翩白影」這座雕塑,是現代藝術與自然環境融合的典範。它不僅是藝術家的創作成果,也成為三連陂的標誌性景點。這座作品的設置,不僅展現了對在地文化的尊重,也展現了對生態環境的考慮,讓遊客在欣賞這座作品時,也能感受到富岡地區的自然美景與文化深度。而這座雕塑的存在,也讓三連陂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景點,讓遊客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到藝術的美感,也能感受到自然與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