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在桃園觀音區,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國際電話受信所,後因廢棄而荒蕪,直到2019年桃園市花5800萬重新規劃,打造成結合文化與休閒的空間。園區分為龜殼劇場、客家工藝聚落與綠野體驗區三大主題。龜殼劇場以仿生設計聞名,夜晚燈光效果驚人;客家工藝聚落有工藝館與好客食堂,展現客家傳統技藝與美食;綠野體驗區則是廣闊草原與樹林,適合親子活動與生態觀察。園區保留歷史遺跡,結合藝術創作,未來也將舉辦客家博覽會,讓這塊地方更具文化與教育價值。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位於桃園市觀音區,是一個融合自然生態、歷史遺跡與藝術創作的獨特空間。園區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國際電話株式會社觀音崙坪受信所,後因軍事設施遷出而逐漸荒廢,直到2019年桃園市政府投入5800萬元重新規劃,將其轉化為一個兼具文化教育與休閒娛樂的公共空間。園區內有三個主要主題區:龜殼劇場、客家工藝聚落與綠野體驗區,每一處都展現出不同的特色與價值。
首先,龜殼劇場是園區的亮點之一。這座建築以仿生設計為核心,屋頂採用鈦鋅板與木構造,形狀宛如甲殼,展現出自然與建築的融合。設計者最初以「葉子」為發想,但最終完工後卻以「甲殼」為主軸,這一點在建築細節中可以體現。劇場的結構採用曲梁木構造,不僅具有視覺美感,也展現出對可永續循環材料的運用。這座劇場偶爾會舉辦展覽與表演活動,例如戶外劇場或藝術展,讓遊客在自然環境中體驗文化藝術的魅力。夜晚點燈後,劇場的光影效果更顯驚人,成為園區內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其次,客家工藝聚落是園區另一個重要區域。這裡包含客家工藝館與好客食堂,展現出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蘊。工藝館內展示木工、藍染、竹編、草編、服飾與傢俱等傳統技藝,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客家族羣的智慧與創意。而好客食堂則是以客家美食為主軸,提供多樣的客家料理、茶點與飲品,讓遊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然而,這處場館每週一公休,因此遊客需提前確認開放時間,以免白跑一趟。
第三,綠野體驗區是園區內最廣闊的自然空間,佔地約數百公頃,是一片開闊的草原與樹林交錯的景觀。這裡是親子活動的熱門地點,許多家庭會帶著孩子來這裡嬉戲、放風箏,或是簡單地散步休閒。園區內散佈著多位藝術家的創作,例如以不同媒材打造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與自然環境相融,增添園區的豐富性。此外,綠野體驗區也是觀察生態的絕佳場域,園內有許多野生動物,例如天牛、螳螂、獨角仙與鍬形蟲,遊客可以在此近距離觀察這些自然生態。
除了這些主要區域,園區內還有許多細節值得關注。例如,園內的樹木都長得很茁壯,有些樹木甚至已經成長為大型的自然景觀。沿著步道行走,可以看見殘存的歷史建築與遺構,這些遺構在荒廢多年後,成為植物自由攀爬生長的聖地,產生出一片盎然的綠意。園區中也設有狗便清潔袋,提醒遊客在帶寵物來這裡時,需注意環境衛生,不要留下任何排遺。
此外,園區內的藝術創作與自然生態的結合,也展現出獨特的美感。例如,園內有位藝術家創作的大型雕塑,與周圍的景觀相協調,成為園區內的視覺焦點。這些藝術作品不僅增加了園區的藝術氣息,也讓遊客在遊覽時能感受到文化與自然的交融。
從歷史背景來看,崙坪文化地景園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國際電話株式會社在這裡設立受信所,用以提供臺灣至日本、中國之間的無線電通信業務。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座建築逐漸被遺棄,直到2ity19年桃園市政府重新規劃,將其轉化為一個公共空間。園區的重新規劃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遺跡,也結合了自然生態與藝術創作,使其成為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場地。
在未來,園區的發展也充滿期待。例如,2023年世界客家博覽會的舉辦,將會讓這座園區成為活動的舉辦地之一。這項活動將會進一步推廣客家文化,也讓遊客有機會在園區內體驗客家的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特色。
總體而言,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是一個結合自然生態、歷史遺跡與藝術創作的獨特空間。園內的龜殼劇場、客家工藝聚落與綠野體驗區,每一處都展現出不同的特色與價值。這座園區不僅是觀音區的重要景點,也是一個值得親自到訪的公共空間,讓遊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深入瞭解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