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峨眉山中的木刻夢想王與免費商店,是社區與旅人共同參與的創新實驗場地。免費商店以物易物,讓資源在社區內流動,也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木刻夢想王則結合木刻工藝與在地文化,提供客製化體驗,讓遊客深入認識社區。兩處空間都重視永續與共享,用時間、資源與創意,串起人與自然的連結。
木刻夢想王與免費商店位於新竹縣峨眉山中,是當地社區與旅人共同參與的創新實驗場域。這兩處空間不僅是物資交換與文化體驗的據點,更成為連結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橋樑。在這裡,時間、資源與情感被重新定義,展現出對共享與永續的深刻思考。
免費商店的空間設計簡潔卻富有生活氣息,入口處的黑板冰箱成為標誌性景點,其上寫著「共食冰箱」的字樣,象徵著社區共享的精神。這間商店並非傳統的零售場所,而是以「以物易物」為核心的社區資源中心。店內堆滿來自四面八方的物品,從布偶、書籍到小家電,甚至有人定期捐贈大型塑膠桶,卻因需求不確定而滯銷。這種「物資的暫時存放」,讓遊客與居民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也讓社區的資源得以更有效率地再利用。
商店的經營理念源自創辦人徐健智與妹妹徐棋容的觀察。他們注意到,現代社會的物質消費模式常導致資源浪費,而社區內卻存在許多未被善用的物品。因此,他們選擇在峨眉十二寮的商店街開設這間「不用顧店」的商店,讓居民與遊客能自由交換資源。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物資的浪費,也促進了社區內的互動與連結。例如,有位鄰居會定期帶新鮮的柑橘來交換,而遊客則可能用書籍換取手工製品,這種互惠的行為讓社區的凝聚力逐漸加強。
商店的運作方式也展現出對環境的尊重。所有捐贈的物品都必須經由社區成員的評估,確保其仍具有使用價值。當物品無法再被使用時,商店會協助將其送至需要的社福機構,讓資源得以循環再利用。這種「物資的再分配」,不僅減少了垃圾產生,也讓社區的資源得以更有效地運用。此外,商店的空間設計也融入了生態概念,例如使用可再生資源製成的傢俱,以及在店內設置的植物牆,這些細節都展現出對環境的關懷。
與免費商店相鄰的「木刻夢想王」,則是另一個展現創意與文化特色的空間。這間工作室以木刻為核心,結合在地的自然資源與文化元素,打造出獨特的旅遊體驗。店內牆面貼滿人文、地貌、產業與景色的照片,彷彿在展覽一個活生生的社區歷史。遊客可以透過這些照片,瞭解十二寮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並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想要體驗的活動。
木刻夢想王的特色在於其「客製化」的服務模式。顧客可以選擇與小農一起耕作、欣賞湖面飛翔的老鷹,或是參與木刻工作坊,親自體驗傳統工藝。這種互動式的體驗,不僅讓遊客更深入地瞭解在地文化,也讓他們在參與中建立與社區的連結。例如,有位遊客在木刻工作坊中,用當地的木材製作出自己的木雕作品,這件作品不僅是當日的紀念品,更成為與社區互動的象徵。
木刻夢想王的空間設計也展現出對自然的尊重。工作室的木製傢俱均來自當地的木材,並採用傳統的木刻技術,這種工藝不僅保留了在地的傳統文化,也讓遊客能親身體驗到木頭的質感與紋理。此外,工作室內還提供落葉、樹枝與乾燥花的相框製作服務,讓遊客能將自然的元素帶回家,作為對環境的回應。
這兩處空間的運作模式,也展現出對時間的重新思考。免費商店的「以物易物」模式,讓資源得以在社區內循環,而木刻夢想王的「客製化」服務,則讓時間成為一種價值。這種對時間的重新定義,讓社區的成員與遊客都能在參與中獲得價值,也讓這兩處空間成為社區與自然之間的連結點。
在這裡,時間不再只是線性的流逝,而是成為一種資源。例如,免費商店的「時間銀行」概念,讓有時間的人可以為沒時間的人做點事,並得到回報。這種模式讓社區的成員在參與中獲得價值,也讓這兩處空間成為社區與自然之間的連結點。
總體而言,木刻夢想王與免費商店不僅是社區的資源中心,更是連結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橋樑。這兩處空間的運作模式,展現出對共享、永續與創意的深刻思考,讓社區的成員與遊客都能在參與中感受到價值,並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