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奎居

聚奎居位於台中烏日區,是結合中西風格的百年古蹟,建於1930年代,2012年被列為市定古蹟。它融合巴洛克外觀與中式三合院結構,有紅磚牆、拱圈回廊與如意池,是婚紗攝影與網美打卡熱點。內部結構講究,中庭設計講究通風與美觀,歷史修復過程也保留原貌。聚奎居還會舉辦市集活動,讓遊客體驗舊物與當代文化結合的氛圍。開放需預約,門票100元,市集期間可免費入園,營業時間平日10:30至16:30,假日至18:00。

聚奎居位於臺中市烏日區,是一棟結閤中西建築風格的百年古蹟,其歷史可追溯至1930年代,當時由當地富商陳紹宗所建,並於2012年被列為市定古蹟。這棟建築不僅是臺中市重要的文化資產,也成為婚紗攝影與網美外拍的熱門地點。聚奎居的建築特色融合了巴洛克風格的外觀與中式三合院的結構,其紅磚牆面、拱圈迴廊、女兒牆上的仿歐洲古典柱頭,以及中庭的如意池,都展現出精緻的工藝與歷史價值。以下將從建築風格、結構特點、市集活動、參觀體驗等幾個方面,深入介紹聚奎居的重點地點。

首先,聚奎居的建築風格以中西合璧為主軸,其外觀融合了西式巴洛克建築的華麗與中式三合院的簡約。建築的正身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護龍則為磚造平房,這種結構體現了當時建築技術的進步與對材料的精選。建築的立面設計採用了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元素,例如拱圈迴廊、女兒牆上的仿歐洲古典柱頭,以及山牆上的堂號與牌匾。正身山牆為圓弧型,上有堂號「穎川」,下方另有一牌匾由左至右橫書「聚奎居」,這兩處文字不僅是建築的標誌,也隱含著「聚奎」的寓意,象徵文運昌隆與財運亨通。而兩護龍山牆則為三角型加短弧形的組合,左、右護龍正立面牌匾分別書寫「廉泉讓水」與「瑞氣祥雲」,這些文字與建築的結構相呼應,展現出當時建築師對文化意涵的深刻理解。

建築的中庭設有一座水池,稱為如意池,這座水池不僅是園區的景觀重點,也象徵著古人對自然與美的追求。水池周圍的空間設計與建築的整體風格相呼應,使得整個園區在視覺上更加協調。此外,建築的中庭與迴廊之間的空間規劃,也展現了當時對流線與通風的考量,使得園區在炎熱的夏日也能保持舒適的氣候。

聚奎居的結構特點除了外觀的精緻,其內部的空間規劃也值得細細品味。建築的正身為二層樓三合院,正身與兩護龍的結構體現了中式三合院的佈局,而建築的整體基座則有抬高設計,這一方面可以避免雨水侵蝕,另一方面也使得建築在視覺上更加穩重。建築的迴廊部分,其柱子的設計也具有細微的差異,例如迴廊對外與轉角的柱子使用方型柱,而向著中庭的所有立面則使用圓柱,這種設計不僅展現了建築師對對稱與美感的追求,也體現了當時對材料與結構的精細考量。

在聚奎居的歷史脈絡中,其建築的建造與修復過程也值得關注。聚奎居最初建於1920年代,由烏日當地富商陳紹宗起造,2011年9月列為暫定古蹟,2 fittings 2012年11月14日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2013至2014年底辦理「修復或再利用計畫」,2015年接續辦理規劃設計,2020年5月修復完成。這段歷史不僅展現了聚奎居的歷史價值,也體現了政府對文化資產保護的重視。修復工程在保留原建築結構的同時,也加入了現代的建材與技術,使得聚奎居在保留歷史價值的同時,也能適應當代的需求。

聚奎居的市集活動是另一個吸引遊客的重點。在特定的時間段,聚奎居會舉辦老靈魂市集,這是一個結合舊物靈魂收藏與當代文化活動的場地。市集的活動內容包括舊物展示、古玩交易、飲品與甜點販售,以及一些當代藝術展覽。這種活動不僅讓遊客能親近歷史,也能體驗當代的藝術與文化。在市集期間,遊客可以坐在古蹟的走廊上,喝咖啡、喫甜點,或者在草地上野餐,這種體驗讓聚奎居成為一個活生生的文化場域。

在聚奎居的參觀體驗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幾點包括:首先,聚奎居的開放方式為預約制,遊客需要在線預約參觀,並支付100元門票費用,這筆費用可以折抵消費50元。其次,在市集活動期間,遊客可以免費入園參觀,但不可以在二樓參觀。這一點需要遊客在參觀前確認活動時間,以免造成不便。此外,聚奎居的營業時間在平日為10:30至16:30,假日為10:00至18:00,這段時間內,遊客可以盡情享受聚奎居的景觀與文化。

聚奎居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價值,使其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古蹟。從建築的外觀到內部的結構,從歷史的修復過程到當代的市集活動,聚奎居都展現了豐富的文化與歷史價值。這棟建築不僅是臺中市的重要文化資產,也成為一個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橋樑,讓遊客能在其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當代的活力。無論是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遊客,還是想要拍攝網美照或婚紗照的旅客,聚奎居都是一個值得造訪的重點地點。

附近的景點
高鐵臺中站
彩虹村
知高圳步道
成功車站
筏子溪門戶迎賓水岸廊道
烏日啤酒觀光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