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流新創聚落

原流新創聚落位於台中霧峯,是個結合文化、自然與創意的空間,由舊眷村轉型而成。這裡有許多原住民文化體驗活動,像是竹風鈴手作坊、射箭體驗、靈鳥編織,讓遊客親身體驗傳統工藝。還有義式冰淇淋、發酵麵包等美食,以及陶藝、彩繪牆等藝術活動,讓遊客在玩樂中學習原住民文化。園內還有紀念品商店,讓旅行回憶更完整,是一處值得來探訪的文化空間。

原流新創聚落位於臺中市霧峯區新生路,是一個融合文化傳承、自然景觀與創新創意的多元空間。這座由眷村建築羣轉型而來的園區,不僅保留了歷史的痕跡,更以原住民文化為核心,打造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景點與活動。園內的每一處設計都經過精心規劃,讓人在遊覽的同時,能深入感受原住民的智慧與美感。以下將針對園內幾個重點地點進行介紹,帶領讀者瞭解這座文化與自然共存的空間。

首先,竹風鈴手作坊是園內最引人注目的活動之一。這處工坊以泰雅族的傳統工藝為基礎,讓遊客能親自參與竹風鈴的製作過程。老師會詳細講解竹片的選擇與拼裝技巧,並引導參與者瞭解風鈴在原住民文化中的象徵意義。當風鈴在輕風中搖曳,清脆的聲響彷彿將人帶入山林間的寧靜。這項活動不僅讓遊客體驗傳統工藝的精緻,也讓他們感受到與自然共處的愜意。

接下來是獵人文化射箭體驗,這項活動位於撒立鐵夫木工坊內。泰雅族的射箭文化源遠流長,這處工坊以原住民的狩獵精神為主題,讓參與者能親身體驗射箭的過程。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遊客會學習如何握弓、瞄準與拉弓,感受射箭的力道與技巧。雖然挑戰固定標靶的難度不低,但這項活動卻讓參與者對原住民與自然共生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認識。射箭不僅是運動,更是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讓人在體驗中感受到原住民的尊重與敬畏。

園內的直立鞦韆則是另一個充滿浪漫與文化寓意的景點。這項設施被稱為「情人鞦韆」,象徵愛情與祝福。女生坐上鞦韆,男生牽繩擺盪,每一次的擺盪都寄託著對未來的美好期許。這項活動不僅讓參與者感受到愛情的甜蜜,也讓他們在互動中體驗原住民文化的深厚底蘊。鞦韆的設計與文化寓意,讓這項活動成為園內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

賽德克靈鳥編織體驗則位於餘美玲老師的工作室。這項活動讓參與者能親自編織象徵文化的靈鳥。老師會詳細講解編織的技巧,並引導參與者瞭解賽德克族的傳統工藝與文化故事。這隻由三束棉線構成的鳥兒,不僅是手作品,更是文化的載體。親手纏繞色彩,完成屬於自己的獨特靈鳥,讓參與者感受到賽德克族深厚的工藝與傳統之美。這項活動不僅讓遊客體驗編織的樂趣,也讓他們對賽德克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

飛鼠不飛義式冰淇淋與答母森林發酵麵包是園內的美食亮點。飛鼠不飛的義式冰淇淋融入馬告、刺蔥等原住民特色香料,選用臺灣在地天然食材,呈現最純粹的滋味。每一口冰淇淋都蘊含著南島文化的迷人底蘊。而答母森林發酵麵包則是以部落技藝製成,「答母」象徵酵母的靈感來源,每一口都是傳統技藝與現代結合的完美呈現。這兩項美食不僅讓遊客享受到原住民的特色味道,也讓他們感受到原住民對食材與工藝的用心。

小米QQ球與甜甜圈則是園內的點心亮點。這項活動位於隱藏的山豬圖樣處,參與者能品嚐部落小米製作的小米QQ球或甜甜圈。濃鬱的小米香氣、酥脆的口感,讓這些小點心成為幸福的象徵。這項活動不僅讓遊客體驗點心的美味,也讓他們感受到原住民對農業與食物的尊重與珍惜。

壁畫彩繪則位於布農藝旁的彩繪牆,以繽紛色彩描繪原住民故事,成為園內不可錯過的視覺盛宴。這處彩繪牆是拍照打卡的絕佳地點,讓文化藝術定格在記憶裡。參與者可以在此拍下與原住民文化相關的照片,將這段文化之旅的記憶永遠保留。

陶器阿丹工作室則展現卑南族陶藝之美。這處工作室由卑南族陶藝家何丹秀麗經營,展示著融入文化元素的陶器作品。這裡更提供趣味闖關活動,找到山羊圖案,即可獲贈冷泡茶一瓶,為文化探索畫下清涼句點。這項活動不僅讓遊客體驗陶藝的樂趣,也讓他們感受到卑南族對陶藝的用心與堅持。

此外,園內的街頭藝人阿甘以動人的歌聲,為聚落增添音樂氛圍。在欣賞文化的同時,感受音樂的深情觸動,讓旅程更具感性。這項活動讓參與者在文化與藝術的氛圍中,感受到原住民對生活的熱愛與創造力。

原流選物店則是旅程的尾聲,不妨到這裡挑選紀念品。從泰雅族圖騰包到排灣族琉璃珠,每件商品都散發濃厚的文化氣息。參與者還能參加Google Map上對「原流新創聚落」留下評論,獲得100元購物券選物店購物券,只要消費滿百就能用!這項活動讓參與者在結業時,能帶著屬於自己的文化紀念品離開。

園內的體驗活動超級豐富,每一項都充滿文化內涵!無論是親手製作竹風鈴、參加射箭課程,還是挑戰賽德克族編織工藝,都讓人深刻感受到傳統技藝的魅力與意義。這座園區不僅是遊客休閒的場所,更是原住民文化傳承的基地,讓人在遊覽的同時,能深入感受原住民的智慧與美感。

附近的景點
光復新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霧峰.民生.故事館
霧峰農會酒莊
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
亞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