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坑公園位於新竹縣新豐鄉,結合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是個生態園區。這裡有百年樸樹群、紅樹林與廢棄漁港,形成完整的生態旅遊路線。公園設計以自然為主,結合社區文化與生態教育,讓遊客能探索臺灣海岸生態與文化。百年樸樹群位於姜厝,樹木高大壯麗,樹下設有休憩區。紅樹林步道讓遊客近距離觀察潮間帶生態。廢棄漁港的夕陽與沙灘也吸引許多遊客。村內的三合院與涼亭展現傳統文化,公園內設有解說牌,提供生態與歷史知識。不同季節景觀各有特色,交通便利,適合步行或騎車遊覽。
鳳坑公園位於新竹縣新豐鄉,是一個融合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特色的生態園區。這裡不僅擁有百年樸樹羣的壯麗景象,也與周遭的紅樹林、漁港等景點形成完整的生態旅遊路線。公園的設計以自然為主軸,結合社區文化與生態教育,成為遊客探索臺灣海岸生態與在地文化的重要據點。
首先,公園的核心景點是位於鳳坑村姜厝的百年樸樹羣。這片樸樹林是臺灣少數保存完好的百年古樹羣,樹木高達十餘公尺,樹幹粗壯,枝葉交錯,形成獨特的生態景觀。樸樹(學名:Celtis sinensis)為落葉喬木,葉片呈卵形,花為黃綠色小花,果實為圓形核果,過去常被孩童用作空氣槍的子彈。這些百年樹木多生長在古色古香的三合院周圍,樹幹蒼勁盤曲,造型獨特,被形容為「巨人的盆景」,展現出自然與時間的痕跡。樹下設置了石桌石椅,為遊客提供休憩的空間,而樹林之間的路徑也讓遊客能近距離感受這片百年樹林的靜謐與壯麗。
公園的另一個特色是與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的連結。鳳坑紅樹林步道位於新豐鄉,與鳳坑公園相鄰,形成完整的生態旅遊路線。紅樹林是臺灣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紅樹、絨蘆、海藻等植物,以及白鷺鷥、黑麪琵鷺等鳥類。步道沿著紅樹林的潮間帶延伸,遊客可觀察到紅樹根系的特徵,以及潮水退去時露出的泥沙地。在紅樹林的邊緣,偶爾能看到小魚羣在泥沙中穿梭,或有白鷺鷥在枝葉間低空飛舞,構成一幅動靜結合的生態畫面。這條步道不僅適合親子遊覽,也讓遊客得以深入瞭解臺灣的潮間帶生態。
鳳坑公園的周邊環境也值得關注。公園附近的鳳坑漁港雖然因泥沙淤積而廢棄,但其夕陽景觀卻成為遊客必訪的重點。漁港的沙灘乾淨柔軟,質地適合奔跑與玩水,而伸向海中的圓柱型消波塊在夕陽下呈現出金黃色的光暈,形成獨特的景觀。這處廢棄漁港的靜謐與美感,與公園內的生態景觀形成鮮明對比,成為遊客探索自然與歷史的另一個視角。
此外,鳳坑公園所在的鳳坑村擁有深厚的社區文化。村內保留許多紅磚三合院,建築風格古樸,屋頂為紅色,屋樑上常見傳統的雕飾。村內的姜厝社區更是以百年樸樹羣聞名,樹木周圍的三合院與涼亭,展現出在地居民的生活智慧。村內的籃球場旁也散佈著樸樹,樹木與人間活動相處得當,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生態畫面。村民在樹下閒坐、孩童在樹下嬉戲,展現出對自然的尊重與親近。
公園的生態教育功能也值得提及。在樸樹羣與紅樹林的邊緣,設有解說牌與生態導覽路徑,遊客可透過解說牌瞭解樸樹的生態習性、紅樹林的保護意義,以及鳳坑村的歷史沿革。這些設施不僅提供遊客知識,也讓遊客在賞景的同時,對生態與文化有更深的認識。例如,樸樹的根系能有效固土防風,是海岸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樹林則是許多魚類、鳥類的棲息地,對維護海洋生態平衡有著關鍵作用。
鳳坑公園的景觀與活動也因季節而異。在春季,樸樹的花開期間,整片樹林會呈現出黃綠色的花海,吸引許多蜜蜂與蝴蝶來訪。而秋季,樹葉轉為金黃色,與紅樹林的紅葉形成色彩對比,成為秋季賞景的熱門地點。在冬季,公園的氣候較冷,但樹林的靜謐與紅樹林的潮間帶仍吸引喜歡靜態景觀的遊客。此外,公園的沙灘在夏季是遊客避暑的熱門地點,而夕陽下的鳳坑漁港則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鳳坑公園的交通與遊覽方式也值得參考。遊客可從新豐紅樹林步道出發,沿著步道前往鳳坑公園,或直接開車至公園。公園內的步道與自行車道設計合理,適合不同年齡層的遊客使用。在公園內,遊客可選擇步行或騎車,緩慢探索百年樸樹羣與紅樹林的景觀。若想深入瞭解社區文化,可以到姜厝社區參觀,或與當地居民互動,瞭解鳳坑村的歷史與生活。
總體而言,鳳坑公園是一個融合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與生態教育的生態園區。百年樸樹羣的壯麗、紅樹林的生態多樣性、廢棄漁港的靜謐美感,以及周遭的社區文化,共同構成這處值得一遊的景點。無論是想賞景、學習生態知識,或是體驗在地文化,鳳坑公園都能提供獨特的體驗。這裡的自然與人文結合,讓人感受到臺灣海岸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