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新田園自行車道

關新田園自行車道結合自然與人文,沿著新竹縣關西鎮的田園風景延伸,穿過稻田、山丘與傳統聚落,提供悠閒的鄉土之旅。路線經過石店子老街、文人巷、木匠巷、關西分駐所、太和宮、樹德醫院與羅屋書院等歷史景點,展現客家與原住民文化,以及傳統工藝與建築之美,是自然與人文愛好者的必訪路線。

關新田園自行車道是一條結合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的騎行路線,沿著新竹縣關西鎮與周邊鄉鎮的田園景觀延伸,蜿蜒穿過稻田、山丘與傳統聚落,為騎士提供一段悠閒舒適的鄉土之旅。這條路線不僅能欣賞到臺灣西部特有的田園風貌,還能深入體驗在地文化與歷史遺跡,是喜歡自然與人文結合的騎行愛好者必訪的路線。以下將以重點地點為主軸,介紹這條自行車道的特色與魅力。

首先,從關西鎮出發,沿著大同路向北延伸,可以進入「石店子老街」的區域。這段路線穿過關西鎮歷史最悠久的街區之一,這裡保留著許多傳統的建築與店家,沿路可見到老舊的瓦片屋頂與洗石子牆面,街頭巷尾散發出濃厚的鄉土氣息。騎行時可以觀察到農民在田間勞作的樣子,或是沿路的咖啡廳與小食店,為騎士提供休憩與補給的機會。石店子老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這裡是關西鎮的商業中心,如今雖然已經轉型為文藝與休閒的聚落,但仍保留著許多原住民與客家人生活的痕跡,是這條自行車道的起點。

接下來,沿著中正路向南轉向,可以進入「文人巷」與「木匠巷」的區域。這兩條巷子位於關西分駐所與所長宿舍的附近,是關西鎮最具文化特色的區域之一。文人巷是一條約五十公尺長的幽靜小巷,巷內有許多老舊的木構建築,有些甚至保留著原來的結構與裝飾。據傳,這條巷子曾是當地文人聚集的場所,甚至有傳說說這裡是關西八景詩詞的靈感來源。騎行時可以感受到巷內的歷史氛圍,並偶遇一些傳統工藝店家,例如木匠作坊或手工藝品店,讓騎士在騎行中間體驗到在地的 craftsmanship。

從文人巷轉入木匠巷,這條巷子位於博愛路與文人巷交會處,因過去木業興盛而聞名。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這條街上曾有數十家木匠店面,如今大部分的老厝已經改建成樓房,使得這條街道成為一個以住宅為主的寧靜街區。然而,即使在現代,木匠巷仍然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木構建築,騎行時可以觀察到這些建築的細節,並偶遇一些仍然經營木工業的店家。這段路線不僅能感受到鄉土的氣息,還能體驗到傳統木工技術的傳承。

繼續沿著中正路向北,可以到達「關西分駐所」與「所長宿舍」的區域。這棟建築羣是新竹縣內唯一保留完整的警察聚落,由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與國民政府時期的改建結合而成。分駐所的屋頂覆蓋日本瓦,正門上方有三角形山牆與門廊前的立柱,並以多層線腳與幾何圖形裝飾,展現出東西融合的建築風格。所長宿舍與員警、眷屬宿舍建築羣在2017年後被規劃為關西古蹟藝術園區,現在這棟建築羣被改造成咖啡廳「婆娑」與茶屋「臺灣崑劇院」,讓騎士在騎行中間可以體驗到在地的藝術與文化。

從所長宿舍出發,沿著大同路向南轉向,可以進入「關西太和宮」的區域。這座廟宇是關西鎮的信仰中心,創建於1812年,現有位置與規模是1931年由關西分駐所附近遷移過來所建。太和宮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古樸與近代的韻味,廟宇外觀仍有上個世紀中期的風格,內部則有手藝精湛的匠師們留下的華麗斗栱、吊筒、藻井,以及龍柱與牆面的石雕,展現出濃厚的傳統藝術氣息。騎行時可以欣賞到這座廟宇的建築美觀,並感受其作為信仰中心的莊嚴與歷史感。

接下來,沿著中山路向南,可以到達「樹德醫院」的區域。這座醫院是關西地區第一棟鋼筋水泥建築,創立於1936年,由旅日習醫的陳雲芳醫師所創立。樹德醫院的建築風格為和洋折衷式,立面為米黃色洗石子外牆,底部、樓層間及雨遮以灰色橫帶裝飾,外觀看似簡約低調,在鬧區中卻很難不被注目。現在這座醫院仍然作為診所,對外營業中,騎行時可以觀察到這座建築的細節,並偶遇一些仍然經營醫療業務的店家。

從樹德醫院出發,沿著中山路向北轉向,可以進入「陳興盛故居」的區域。這棟建於1952年的和洋折衷式樓房,是前關西鎮長陳興盛先生的故居。建物上覆瓦片,外觀為洗石子牆面,並運用襯線與幾何元素做裝飾,立柱使用新古典風格的葉片浮雕點綴,造型多樣化的窗戶也頗具特色。這棟建築無論是在白天或夜晚,都散發迷人氣息,現由「一銀麵」進駐經營。騎行時可以欣賞到這座建築的細節,並感受到其作為歷史建築的價值。

繼續沿著大同路向北,可以到達「羅屋書院」的區域。這座書院完工於1913年,由羅碧玉先生創建,除了為私人宅邸也提供羅家子弟一處讀書習字的空間。書院坐落於前有田園、後有山丘的自然美景中,為一堂四橫屋的三合院,配有外牆及門樓,並以院牆區隔內外埕。書院建造時特地聘請太和宮的匠師羣,其工藝和雕飾均極為精美,在2retched年以「關西太和宮」的名義被登錄為文化資產。騎行時可以欣賞到這座書院的建築美觀,並感受其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

最後,沿著大同路向南,可以到達「關西太和宮」的區域。這座廟宇是關西鎮的信仰中心,創建於1812年,現有位置與規模是1931年由關西分駐所附近遷移過來所建。太和宮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古樸與近代的韻味,廟宇外觀仍有上個世紀中期的風格,內部則有手藝精湛的匠師們留下的華麗斗栱、吊筒、藻井,以及龍柱與牆面的石雕,展現出濃厚的傳統藝術氣息。騎行時可以欣賞到這座廟宇的建築美觀,並感受其作為信仰中心的莊嚴與歷史感。

整體而言,關新田園自行車道是一條結合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的騎行路線,沿著新竹縣關西鎮與周邊鄉鎮的田園景觀延伸,為騎士提供一段悠閒舒適的鄉土之旅。這條路線不僅能欣賞到臺灣西部特有的田園風貌,還能深入體驗在地文化與歷史遺跡,是喜歡自然與人文結合的騎行愛好者必訪的路線。

附近的景點
臺紅茶葉文化館
仙草一分田
關西樹德醫院
關西天主堂
關西太和宮
關西分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