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裡溪自行車道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沿著霄裡溪蜿蜒而行,結合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與休閒活動,是騎車旅遊的好選擇。路線平坦,經過許多古蹟如三聖宮、三聖橋與大茅埔橋,讓騎行者能感受歷史與文化。沿途還有農業休閒區與休憩站點,提供休息與補給。這條路線不僅是新竹、桃園與苗栗的觀光軸線,也讓騎行者能深入體驗鄉間的風貌與在地文化。
霄裡溪自行車道是一條結合自然景觀、歷史文化與休閒活動的生態旅遊路線,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沿著霄裡溪蜿蜒而行,沿途經過多處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與風景點,為喜歡騎車與自然結合的遊客提供舒適且富有文化意涵的旅遊經驗。這條路線不僅是連接新竹市、桃園市與苗栗縣的觀光軸線,更因路況平坦、周邊景觀優美,成為臺灣重要的水岸自行車道之一。
沿著霄裡溪的流經路線,霄裡溪自行車道的起點設於118縣道與霄裡溪交會處,這裡是整條路線的起點,也是進入這條自行車道的入口。從這裡開始,騎士可以沿著溪流的走向,逐步深入新埔鎮的鄉間風貌,沿途會經過多處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蹟與景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百年古蹟「三聖宮」。三聖宮建於清代,是新埔鎮重要的信仰中心,廟宇建築融合了傳統福建與客家文化元素,廟前的廣場與溪邊的景觀更是騎行者必訪的點。三聖宮周邊的環境也十分親切,許多本地居民會在廟前休息、飲茶,讓騎行者在騎行途中能感受到鄉間的熱絡與溫暖。
接著沿著溪流而行,會經過「三聖橋」與「大茅埔橋」兩座古橋,這兩座橋樑不僅是連接兩岸的重要交通設施,也因歷史價值被列為文化資產。三聖橋建於清代,橋體以石塊砌成,橋面寬闊,過去是當地居民過溪的重要通道。而大茅埔橋則是更早的橋樑,橋樑結構簡潔卻堅固,曾是農民運輸稻穀的關鍵節點。這兩座橋樑的歷史與建築風格,為騎行者提供了歷史教育的機會,也讓這條自行車道更具文化深度。
在經過橋樑後,騎行者會進入「埔坪橋」附近,這座橋樑是霄裡溪自行車道的關鍵路段,橋樑兩端的景觀十分壯觀,溪流在橋下奔流,兩岸的山巒與稻田交錯,形成優美的自然景觀。埔坪橋附近的路段,因道路平緩且周邊景觀優美,成為許多騎行者喜歡的路段,尤其是在陽光透過樹葉灑落的下午,騎行者可以在此放慢腳步,欣賞溪流與山巒的交織之美。
從埔坪橋繼續沿著溪流而行,會進入「竹115縣道」的路段,這段路線經過「戴熙橋」與「三元宮」,這兩處景點不僅是交通要道,也是歷史與文化交融的代表。戴熙橋是清代的石橋,橋體結構精緻,橋頭的石雕與碑文則記載了當時的歷史與人物。三元宮則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廟宇建築融合了傳統與客家人文化,廟前的廣場與溪邊的景觀也吸引許多遊客在此停留。
在經過這些古蹟與橋樑後,騎行者會抵達「照門國小」附近,這裡是霄裡溪自行車道的重要中繼點,也是「照門鐵馬驛站」的所在地。照門鐵馬驛站是新竹縣政府為改善友善自行車旅遊環境所設置的休憩站點,驛站周邊經過整修,設有停車架、綠陰步行空間,讓騎行者在長途騎行後能有地方休息與補給。照門鐵馬驛站的設置,不僅提升了霄裡溪自行車道的觀光機能,也讓這條路線更具便利性與舒適度。
從照門鐵馬驛站繼續沿著溪流而行,會經過「箭竹窩」與「九芎湖農業休閒區」,這兩處景點是霄裡溪自行車道的特色區域。箭竹窩是當地著名的農業聚落,這裡的稻田與竹林交錯,形成優美的田園風景。農民在田間忙碌的景象,與溪流潺潺的聲響,為騎行者提供了獨特的鄉間體驗。而九芎湖農業休閒區則是結合農業與休閒活動的景點,這裡有農作體驗、農產品販售,以及休閒餐飲等設施,讓騎行者在騎行途中能有機會參與農業活動,並體驗在地的風土人情。
整條霄裡溪自行車道的路線,不僅是自然景觀的展示,更因歷史與文化元素的融入,成為一個充滿故事與溫暖的旅遊路線。從三聖宮的歷史與信仰,到橋樑的建築藝術,再到農業與休閒的結合,每一個地點都承載著不同的文化與歷史記憶,讓騎行者在騎行途中能感受到這條路線的深度與廣度。
此外,霄裡溪自行車道的路況也十分適合騎行,整體路線平坦,且沿途有許多自然景觀可供欣賞,如溪流、稻田、山巒等,讓騎行者能享受風景與運動的雙重樂趣。而這條路線的延伸性也讓它成為連接新竹市、桃園市與苗栗縣觀光軸線的一部分,讓騎行者能順利地進行長途旅行,並在不同城市間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
總體而言,霄裡溪自行車道是一條結合自然、歷史與文化特色的觀光路線,為喜歡騎車與自然結合的遊客提供舒適且富有文化意涵的旅遊經驗。這條路線不僅是騎行者的天堂,也是體驗臺灣鄉間風貌與歷史文化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