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大圳

竹東大圳是台灣重要的水利工程,影響竹東鎮的農業與社會發展。從軟橋裏的攔河堰到柯湖路的生態景觀,每個地點都見證了歷史與自然的互動。軟橋裏有全台最小的水力發電廠,九牧第與傳經第則是客家文化與家族歷史的象徵。水田區曾是農業重鎮,如今成為野生動物棲息地,圳道沿線的隧道與橋樑展現工程智慧。澡堂遺址則是日治時期的歷史見證,現為生態保護區。竹東大圳不僅灌溉農田,更承載著文化與生態價值,值得後人珍惜。

竹東大圳作為臺灣重要的水利建設之一,其歷史與地理脈絡深植於竹東鎮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之中。這項工程不僅是農業灌溉的關鍵,更在現代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其起點軟橋裏到終點柯湖路,沿途的地形、建築、生態與人文歷史,皆展現出這項水利工程的深遠影響。以下將針對竹東大圳的主要地點進行介紹,並探討其歷史背景與現今價值。

首先,軟橋裏作為竹東大圳的起點,是整項工程的發源地。這裡的地形與水利設施,反映了當時工程的規劃與技術。軟橋裏位於竹東鎮的東側,地勢較為低平,是上坪溪流經的地段。在1928年工程完工時,這裡設有攔河堰與取水設施,用以引導上坪溪的水流進入圳道。攔河堰的設計不僅能控制水流的流量,也為後續的灌溉工程奠定基礎。此外,軟橋裏還設有全國最小的桂山水力發電廠(軟橋分廠),這座發電廠興建於1919年,利用水圳的高低落差提供電力,是當時新竹地區近代化的起點之一。這座發電廠的設立,不僅為竹東鎮的農業與工業提供電力,也展現了當時對水能資源的利用智慧。

接下來是九牧第與傳經第這兩座百年房舍,它們位於軟橋裏與二重埔之間,是竹東大圳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象徵。九牧第是林春秀家族的堂號,林春秀是當時竹東鎮二重埔的首富,也是發起竹東大圳建設的關鍵人物。九牧第的建築風格為三合院式,與傳經第(劉氏家族的堂號)相對,兩者皆為百年房舍,展現出客家人對家族歷史與文化傳承的重視。這兩座建築不僅是家族的居住地,也成為竹東大圳歷史的見證者。九牧第附近有一處次生林坡地,坡地上的植物種類包括相思樹、小葉桑、構樹、榕樹、樟樹與蓬萊竹,這些植物的種植與分佈,反映了當地的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互動。

傳經第附近的水田區,則是竹東大圳灌溉效益的具體體現。這裡的水田在過去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區域,現在則因年輕人口外流,多數休耕,成為野生植物與動物的棲息地。水田邊種植的錫蘭饅頭果,可能具有特殊的生態意義,但目前尚無明確的歷史記載。水田的周圍環境,除了自然的植被,還有農民種植的菜園,這種農業與自然的結合,展現出竹東大圳對當地農業的影響。

竹東大圳的圳道沿著等高線走向,巧妙利用地形落差,建設了13座隧道、6座水路橋與3座虹吸工。這些工程的設計,不僅體現了當時的水利工程智慧,也展現了對自然環境的尊重。例如,隧道的建設使得水流能順利通過山壁,而水路橋則能確保水流的穩定性。這些工程的完成,使得竹東大圳能有效灌溉約800公頃的農田,涵蓋員崠子、資源莊、上公館、大窩、菜窩園至油車窩等農業區。這項工程的完成,不僅改善了竹東鎮的農業生產條件,也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竹東大圳的末段,即柯湖路一段,附近的環境則呈現出另一種生態景觀。這一段水路附近多為休耕的綠竹林、柚子園、檬果園以及園藝樹林園,如蒲葵、臺灣杉、黑板樹等。這些植物的種植,不僅與竹東大圳的灌溉系統有關,也反映了當地的農業與園藝發展。此外,這一段水路旁的桔梗蘭、食茱萸、樸樹、九芎、烏桕、榔榆、細葉饅頭果等原生物種,則展現了竹東大圳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竹東大圳的澡堂遺址,是這項工程歷史的另一個重要見證。這座澡堂建造於竹東大圳建設期間,為日本技師提供休憩與洗浴的場所。雖然澡堂內已佈滿青萍,但依稀可見日人坦誠相見、潑水嘻鬧的景象。如今,這座澡堂成為野生動物過境的最佳棲息地,溪溝水質清澈,能看到福壽魚悠遊其中。這座澡堂的歷史與生態價值,展現了竹東大圳在歷史與自然之間的聯繫。

總體而言,竹東大圳的重點地點,包括軟橋裏、九牧第、傳經第、水田區、柯湖路段以及澡堂遺址,皆展現了這項工程的歷史、文化與生態價值。從攔河堰與發電廠的設立,到百年房舍的保存,再到水田與自然景觀的保護,竹東大圳不僅是農業灌溉的關鍵,更是竹東鎮歷史與自然環境的重要象徵。這項工程的歷史與現今價值,值得更多人關注與珍惜。

附近的景點
軟橋千歲步道
頤禾園
軟橋彩繪村
北埔六塘落羽松
步居草
三叉埤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