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一號吊橋

清泉一號吊橋位於新竹縣五峯鄉,是連接清泉部落與周邊景點的重要橋樑,也是必訪景點。建於日據時代,這座木製吊橋保留了歷史風貌,結構穩固,橋高26公尺,橋寬1.4公尺。從這裡可以俯瞰上坪溪與山林,感受自然寧靜。橋下有泡腳亭和河岸步道,另一端則連接到桃山派出所與三毛故居,周圍還有原住民文化館與天主堂等景點。吊橋不僅是歷史見證,也是遊客探索清泉自然與文化的重要起點。

清泉一號吊橋位於新竹縣五峯鄉桃山村,是連接清泉部落與周邊景點的重要樞紐,也是遊客在清泉風景特定區必訪的景點之一。這座吊橋建於日據時代,現為臺灣少數保留完整歷史風貌的木製吊橋,其歷史背景、結構特色與周邊環境,皆展現出清泉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自然之美。從吊橋上俯瞰,可以見到蜿蜒的上坪溪與周圍的山林,也讓遊客感受到與自然共生的寧靜氛圍。

吊橋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據時代,當時為了方便居民與外界聯繫,並發展農業與交通,政府在清泉地區興建了多座吊橋。清泉一號吊橋便是其中一例,其建造過程融合了當時的工程技術與在地文化,成為清泉地區的重要標記。吊橋的結構採用木製樑柱與鐵索結合的方式,橋身寬約1.4公尺,橋高26公尺,這項設計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既考慮到承重能力,也讓吊橋能穩固地橫跨上坪溪。如今,這座吊橋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成為遊客感受清泉風情的起點。

從清泉一號吊橋出發,可以通往多個重點景點。首先,橋的下方有座天然溫泉的泡腳亭,遊客可在此泡腳,感受溫泉的療癒效果。這座溫泉屬於弱鹼性碳酸泉,水質清澈,泡腳時會有白色結晶物浮出,是清泉地區獨特的自然景觀。雖然溫泉水溫較高,但大部分遊客仍會在下游較涼的區域泡腳,以避免過熱。此外,吊橋的下方也有一條河岸步道,遊客可沿著步道緩步前行,感受溪水潺潺的聲響與周圍的自然景觀。

吊橋的另一端則連接到桃山派出所,這座派出所是清泉地區的行政中心,也是在地居民的重要據點。從派出所出發,可以前往三毛故居,這座位於清泉部落的故居是作家林懷民的故居,曾是他的創作基地。三毛故居周圍有許多自然景觀,如竹林、溪水與山林,是寫作與創作的靈感來源。遊客在參觀三毛故居時,也常會在周邊的自然景觀中閒逛,感受三毛筆下描繪的鄉土風情。

除了三毛故居,吊橋的周邊也連接到清泉部落的多個文化景點。例如,清泉部落的原住民文化館內陳列著許多泰雅族的文物,包括傳統穀倉、竹屋與圖騰壁畫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現了原住民的傳統生活與文化,也讓遊客對清泉地區的原住民歷史有更深的認識。此外,清泉部落的天主堂也是重要的文化景點,這座教堂由丁松青神父於1976年建成,其內外的彩繪玻璃、壁畫與馬賽克牆,皆展現了藝術與宗教的結合,是清泉地區的信仰中心。

吊橋周邊的自然景觀也十分吸引人。從吊橋上望向溪水,可以見到上坪溪流經清泉地區,溪水清澈見底,沿岸有許多竹林與蕨類植物,形成了一道綠意盎然的景觀。此外,吊橋附近有著環山步道,遊客可沿著步道向上攀登,遠眺周圍的山林與遠處的山峯,感受清泉地區的壯麗自然景觀。步道沿途有許多小徑與觀景點,是徒步與拍照的絕佳地點。

吊橋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也讓它成為清泉地區的重要象徵。這座吊橋不僅是連接清泉與周邊景點的橋樑,也象徵著清泉地區與自然、文化、歷史的緊密連結。在吊橋上行走,遊客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也能同時欣賞到清泉地區的自然美景與文化風情。吊橋的木製結構與鐵索設計,也展現了當時的工程技術與在地文化,讓遊客對清泉地區的歷史有更深的認識。

此外,吊橋的周邊環境也十分適合拍照與休閒。吊橋的橋身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為遊客提供了多種拍照角度,例如從吊橋上俯瞰溪水,或是站在橋邊遠望山林。這些景觀不僅具有視覺美感,也讓遊客感受到與自然共處的寧靜與舒適。除了拍照,遊客也可以在吊橋周邊的河岸步道上緩步前行,享受溪水的聲響與微風的觸感,讓身心放鬆。

總體而言,清泉一號吊橋是清泉地區的重要景點,其歷史背景、結構特色與周邊環境,皆展現出清泉地區的文化與自然之美。從吊橋上行走,遊客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也能同時欣賞到清泉地區的自然美景與文化風情。無論是歷史愛好者、自然愛好者,或是喜歡拍照與休閒的遊客,都能在清泉一號吊橋找到屬於自己的體驗。

附近的景點
清泉藝術之森
清泉溫泉
張學良文化園區
三毛夢屋
清泉風景特定區
清泉、觀霧自行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