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鳳古道

飛鳳古道位於南投和高雄交界,是清代的重要交通路線,現為徒步熱點。從飛鳳亭出發,沿路有觀景台、古道遺址、橋樑、石林、瀑布和山莊等景點,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自然與歷史特色。這條古道不僅保留了原貌,也讓遊客能深入體驗臺灣的歷史與自然美景。

飛鳳古道位於臺灣南投縣與高雄市交界處,是一條蜿蜒於山間的古道,其歷史可追溯至清代,曾是連接員林與高雄的重要交通要道。這條古道不僅是臺灣少數保留原貌的古道之一,也因沿途的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蹟,成為徒步愛好者與歷史迷的熱門路線。以下將重點介紹飛鳳古道沿途的幾個重要地點,並探討其歷史背景與自然特色。

首先,飛鳳古道的起點位於南投縣的「飛鳳亭」,這座亭子建於清代,是古道的起點標記,也是徒步者開始旅程的起點。飛鳳亭周圍植被繁茂,四周山巒起伏,遠處可以望見臺積電的工廠與周邊的山巒。亭子本身為木構建築,結構簡潔,但保存相當完好,是古道歷史的見證。飛鳳亭附近的山徑為石板路,路徑兩側有許多野生植物,如杜鵑、芒草等,春天時整條路徑被花海覆蓋,成為賞花熱門地點。

接著,沿著古道向內行進,會經過「古道觀景臺」。這個觀景臺位於海拔約300公尺處,是俯瞰周圍山巒與古道的絕佳地點。觀景臺周圍有著大片的竹林與闊葉林,四季景色不同,春天竹林新芽點點,夏天則是綠意盎然,秋天則是紅葉點綴,冬天則是銀裝素裹。觀景臺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是軍事觀察點,現在則成為徒步者休息與拍照的熱門地點。

再往內行進,會經過「古道遺址」,這是一處保存完好的古道遺跡,包括石板路、石牆與古樸的木構建築。這段路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當時是臺灣的交通要道,連接員林與高雄。古道遺址的石板路寬約1公尺,路面平坦,兩側有著許多古樸的石牆,牆上刻有當年的地名與標記,是研究臺灣古道歷史的重要資料。

在古道遺址的後方,會經過「古道橋樑」,這座橋樑是飛鳳古道的關鍵路段,橋樑為木構建築,兩端與古道相接,是跨越溪流的重要樑柱。橋樑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是軍事要道,現在則是徒步者過河的必經之路。橋樑兩側有著許多野生植物,如蕨類與苔蘚,為徒步者提供了休憩與觀察自然的機會。

沿著古道繼續行進,會經過「古道石林」,這是一處特殊的地質景觀,周圍有著許多風化的岩石與石柱,形狀各異,像是自然形成的雕塑。石林的形成與周圍的地形變動有關,是研究臺灣地質結構的重要地點。石林附近的山徑為石板路,路徑兩側有著許多野生植物,如蕨類與蘭花,春天時整片石林被花海覆蓋,成為賞花熱門地點。

在石林的後方,會經過「古道瀑布」,這座瀑布是飛鳳古道的重點景點之一,瀑布從山巒流下,水量豐富,水聲潺潺,四周有著茂密的森林,是徒步者休憩與賞景的絕佳地點。瀑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清代,當時是農民灌溉的水源,現在則是自然景觀的見證。

沿著古道繼續行進,會經過「古道山莊」,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莊,建於日治時期,當時是軍事據點,現在則是徒步者休息與補給的據點。山莊周圍有著大片的稻田與竹林,四季景色不同,春天時稻田新芽點點,夏天則是綠意盎然,秋天則是紅葉點綴,冬天則是銀裝素裹。山莊內有著簡陋的廚房與休息室,是徒步者補給與休憩的必備地點。

最後,飛鳳古道的終點位於高雄市的「飛鳳亭」,這座亭子與起點的飛鳳亭相同,是古道的終點標記。終點亭子周圍有著大片的稻田與竹林,是徒步者結束旅程的終點。終點亭子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清代,當時是軍事觀察點,現在則是觀光與休憩的熱門地點。

飛鳳古道不僅是臺灣少數保留原貌的古道之一,也因沿途的自然景觀與歷史遺蹟,成為徒步愛好者與歷史迷的熱門路線。這條古道的歷史與自然景觀,結合了臺灣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環境,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walkers可以透過這條古道,感受臺灣的歷史與自然之美,並體驗古道的風情與特色。

附近的景點
渡南古道
潮音禪寺
羅屋書院
仙草一分田
裕大仙草關西黑蜜館
金勇DIY番茄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