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頂隧道

崎頂隧道在苗栗竹南,是少數保留完整的歷史隧道,結合鐵軌、紅磚與自然景觀,成為熱門景點。這裡有崎頂車站、老衢景觀臺、子母隧道觀景臺及一號、二號隧道,每處都有獨特的歷史與美景。隧道外牆有戰時彈孔,內有紅磚與水泥結構,展現過去的建築技術。園區內設有涼亭、木橋與說明牌,讓遊客更深入認識這段歷史。來這裡可以拍攝隧道與自然融合的畫面,感受歷史與風景的結合。

崎頂隧道位於臺灣苗栗縣竹南鎮,是臺灣少數保留完整的歷史隧道,結合鐵軌、紅磚與自然景觀,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這處地標不僅是鐵軌歷史的見證,更因特殊的地形與建築特色,成為觀光客熱門的攝影與賞景地。以下將針對主要景點進行介紹,帶領讀者瞭解這處歷史與自然交融的隧道景觀。

**崎頂車站**
崎頂車站是進入隧道世界的起點,其建築風格融合希臘簡約風與鐵軌元素,車站外牆以淺色水泥磚砌成,與周圍環境形成柔和的對比。車站內設有候車亭與鐵軌,沿著車站斜坡可看到一面描繪希臘風景的牆面,與車站整體設計相呼應。車站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作為鐵軌運輸的樞紐,現今則是觀光客進入隧道的重要入口。從車站步行至隧道的路線上,可以看到一段保留的舊鐵軌與鐵絲網,為鐵軌迷提供見證歷史的機會。此外,電聯車在運行時會經過此地,若能把握時機,可拍攝到火車穿過隧道的壯麗畫面。

**老衢景觀臺**
老衢景觀臺位於崎頂隧道北側,處於小丘陵地,背靠一棵巨大的松樹,樹下設有座位,提供觀光客休憩乘涼的空間。此處是觀賞海、陸、空三種景觀的最佳地點,可同時看到西濱公路的車流、天空中飛過的幻象2000,以及海平面上的風力發電機組。景觀臺旁設有涼亭,為觀光客提供遮陽避雨的休息處。從這裡沿著樓梯可前往另一個景觀臺,即「老衢景觀臺」,其視野可延伸至更遠的海景與隧道羣。此處的景色因地理位置與自然景觀的結合,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的熱門取景地。

**崎頂子母隧道觀景臺**
子母隧道觀景臺位於崎頂隧道羣的中間,從這裡可同時看到一號隧道與二號隧道的外觀。觀景臺周圍設有說明牌,介紹隧道的歷史背景與建造過程。從這裡眺望,可見隧道外牆上的關槍掃射彈孔痕跡,這項歷史遺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的重要證據。觀景臺還可看到臺61線海岸線與風力發電機組,與隧道的歷史感形成鮮明的對比。此外,觀景臺與隧道羣之間設有木棧道,方便觀光客步行探訪隧道內部。

**一號隧道與二號隧道**
一號隧道與二號隧道是崎頂隧道羣的核心,兩座隧道相連,形成獨特的雙軌鐵軌結構。一號隧道建於1928年,長度為130.78公尺,隧道外牆以紅磚砌成,內部則以水泥磚襯砌,整體結構保存相當完整。二號隧道建於日治時期,長度為67.48公尺,與一號隧道相接處設有木棧道,方便觀光客步行穿行。兩座隧道的外牆均保留有戰爭時期的彈孔痕跡,這些痕跡是歷史的見證,也為隧道增添歷史深度。隧道內的紅磚與水泥磚結合的結構,展現當時的建築技術與材料選擇,是鐵軌歷史的重要遺產。

**崎頂隧道文化公園**
崎頂隧道文化公園是將隧道與周邊環境整併而成的景觀園區,園內設有鐵軌與候車亭等象徵性建物,並在隧道間設有造型木橋,增強遊客的步道體驗。公園入口處設有標誌,標誌設計融合鐵軌與自然元素,成為園區的標誌性建築。園內保留了舊鐵軌與鐵絲網,並設有鐵軌與隧道的說明牌,介紹隧道的歷史與建造過程。此外,園內還設有涼亭與休憩區,為觀光客提供舒適的休閒空間。

**子母隧道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崎頂隧道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作為鐵軌運輸的樞紐,後因鐵軌運輸的改變而閒置。然而,隧道的歷史價值使其成為文化保存的重點對象。竹南鎮公所將隧道與周邊環境整併,成為「崎頂隧道文化公園」,並在隧道羣之間設有景觀臺與木橋,讓遊客能更深入體驗隧道的歷史與自然景觀。此外,隧道的結構與建造技術,也成為研究鐵軌歷史的重要對象。

**觀光建議與特色**
崎頂隧道的觀光建議是從車站出發,沿著步道前往景觀臺與隧道羣,並在隧道羣中穿行,體驗歷史與自然的結合。觀光客可以選擇不同的路線,例如從車站出發至景觀臺,再前往隧道羣,或從隧道文化公園入口開始,穿行隧道後返回車站。此外,隧道羣的歷史與自然景觀,也讓其成為攝影與賞景的熱門地點。在隧道羣中,可以拍攝到隧道的紅磚外牆、戰爭時期的彈孔痕跡,以及隧道與自然景觀的結合,形成獨特的畫面。

總結而言,崎頂隧道是臺灣少數保留完整的歷史隧道,結合鐵軌、紅磚與自然景觀,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從車站出發,沿著步道前往景觀臺與隧道羣,體驗歷史與自然的交融,是觀光客不可錯過的景點。此外,隧道羣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也使其成為研究鐵軌歷史的重要對象。

附近的景點
竹南啤酒觀光工廠
竹南啤酒廠
十七公里南港站
四方牧場
竹南龍鳳漁港
后厝龍鳳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