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漁港位於苗栗縣後龍鎮,經過整修後變成一個結合觀光與休閒的特色景點。這裡有陶磚步道、木棧道、親水公園,還能欣賞夕陽與漁船的美景。附近還有合歡石滬,是傳統漁業文化遺產,退潮時可見其結構。另外,後龍水尾海灘與炸粿卿小喫店也是熱門景點,讓人能輕鬆享受海風與美食。這裡的寧靜與活潑氛圍,讓外埔漁港成為週休二日的絕佳去處。
外埔漁港位於苗栗縣後龍鎮,是本縣最具規模的第三類漁港之一,近年來經過政府投入大量經費進行整體改善,已從傳統漁港轉型為兼具觀光與休閒功能的特色景點。這裡不僅保留了漁港的歷史記憶,更結合了自然風景與文化元素,成為週休二日輕鬆活動的好去處。沿著海埔巷蜿蜒而來,漁港的景觀與周遭環境相互交融,呈現出寧靜與活潑並存的氛圍。
漁港的碼頭與碼頭之間鋪設了陶磚舖面,不僅保護了海浪拍打的穩定性,也為遊客提供了舒適的步道。木棧道沿著海岸線延伸,讓遊客可以遠眺海景,同時也能感受到海風的輕拂。在木棧道上,可以看到許多漁船停泊,船帆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與遠處的風力發電機組相映成趣。每逢夕陽西下,漁港便被染上金黃色調,成羣的情侶在碼頭上拍照,或是帶著孩子來這裡寫生,成為這座漁港最動人的一幕。
漁港的親水公園是另一個值得停留的景點。公園內設有涼亭、休憩座椅,以及為孩童設計的遊樂設施。在這裡,可以欣賞到碼頭與海浪的互動,也可以在涼亭下品一杯熱飲,享受片刻的靜謐。公園的設計也融入了自然元素,例如栽種了許多本土植物,為環境增添綠意。此外,公園邊緣的浮動碼頭則是遊客親近海水的場所,可以在此游泳、放風箏,或是享受海邊的風味餐。
與漁港相鄰的合歡石滬,是這座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資產。石滬是早期漁民利用潮汐漲退的自然現象,建造的漁獲保存設施,也是臺灣最具特色的漁業文化之一。合歡石滬位處漁港北方,距離漁港約五分鐘車程,是遊客到訪時必訪的景點。石滬的結構由石塊堆砌而成,與周圍的鵝卵石岸相連,形成了一座獨特的漁業遺產。每逢退潮時分,石滬的外觀便逐漸清晰,遊客可以在此與石滬合影,感受這座古老漁業設施的歷史氣息。
石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臺灣的漁業發展時期,當時的漁民為了保存漁獲,便利用潮汐的變化,在海岸邊建造石滬。石滬的設計巧妙,利用潮汐的漲退,使漁獲得以在石滬內保存,直到潮水退去後,漁獲便可以被取出。如今,合歡石滬已成為文化部登錄的文化景觀,成為研究臺灣漁業歷史的重要參考。在石滬旁邊,還可以看到一些漁民在退潮時採集野生石蚵,這也是漁村文化的一個縮影。
除了合歡石滬,漁港周圍的自然景觀也值得遊客留心。在漁港的東側,有一座後龍水尾海灘,這裡是一片平坦的沙灘腹地,假日時常有遊客來這裡看海、看夕陽。海灘邊有長堤,設有涼亭與步道,讓遊客可以在此悠閒地休息。海灘上還有一座白色的鞦韆,是拍照的熱門景點,特別適合姊妹們打扮得美美的來這裡拍攝。此外,海灘遠處的風力發電機組與海景相結合,形成一幅天海一色的美景,讓遊客感到愜意。
在漁港的南側,則是後龍水尾炸粿卿這家聞名全臺的小喫店。這家店位於苗126縣道上,開攤時便有客人上門,主要賣的是古早味蚵嗲、雞捲、豬肉炸粿、花枝丸等小喫。蚵嗲的粉漿麵衣炸得香酥脆口,餡料則有加入水嫩鮮蚵、入味豬肉塊及蔥花,咬下去還有卡滋卡滋的口感,十分美味。這家店的老闆娘經營了三十年,連報紙也有來採訪報導,成為後龍水尾社區的一個亮點。
除了這些景點,漁港的周邊環境也十分親切。在漁港的碼頭上,可以看到許多漁民在忙碌地處理漁獲,與其說是工作,更像是在與海為友。漁港的氣氛與周遭的自然景觀相呼應,讓遊客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漁村的寧靜與活潑。此外,漁港的露天咖啡座也是遊客喜歡的場所,可以在此品一杯咖啡,靜靜地享受海風的輕拂。
總體而言,外埔漁港是一個集自然景觀、文化遺產與休閒活動於一體的景點。從漁港的碼頭到合歡石滬,從親水公園到後龍水尾海灘,每一處都展現出這座漁港的特色與魅力。無論是喜歡海風的遊客,還是對漁業文化感興趣的旅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外埔漁港的寧靜與活潑,讓這座漁港成為苗栗縣發展觀光漁業的重要據點,也讓這座漁港在週休二日的輕鬆活動中,成為許多遊客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