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蝶H位於苗栗縣西湖鄉,由退休的黎青欽先生打造,融合陶藝、藍染與生態保護,是一個兼具教育與美感的園區。園內種植大量蜜源植物,吸引多種蝴蝶在此棲息,尤其黃裳鳳蝶稀有難見。除了賞蝶,園區還提供陶藝與藍染體驗,讓遊客親近傳統工藝。園內步道舒適,設有茶水區與解說牌,讓生態教育更生動。園區設計貼心,交通便利,是結合自然、藝術與文化的休閒勝地。
陶蝶H是一個融合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的園區,位於苗栗縣西湖鄉,由退休的黎青欽先生精心打造,結合陶藝、藍染等傳統手藝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形成一個既具有教育意義又富有美感的空間。園區以「H」為名,象徵「Home」,展現園主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也呼應著園內繁茂的生態景觀與手工藝的溫馨氛圍。這個園區不僅是賞蝶勝地,更是一個讓人能親近自然、感受文化與生態平衡的場所。
園區的自然景觀以蝴蝶生態爲核心,園內種植大量蜜源植物與蝴蝶幼蟲食草,為各種蝴蝶提供繁殖與生存的環境。春天與夏天是賞蝶的最佳季節,園內的花叢與草木交織出豐富的生態棲息地,吸引各種蝴蝶如青帶鳳蝶、青斑鳳蝶、黃星鳳蝶等來此產卵與活動。其中,保育類的黃裳鳳蝶更是稀有且難以觀測的飛行動物,園主楊老師曾特別提醒遊客,這類蝴蝶飛行速度快且不願停留,需趁機捕捉其閃爍的黃色翅膀。除了蝴蝶,園內也見到獨角仙、天牛、鍬形蟲等多樣的昆蟲,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園區的設計不僅讓蝴蝶能自由活動,也讓遊客能透過觀察這些生物的生態習性,學習自然界的平衡與共生。
園區的生態教育功能非常顯著,園主透過園內的景觀與設施,引導遊客認識蝴蝶與植物之間的依存關係。例如,園內的蜜源植物如柚花、紫藤、桂花等,為蝴蝶提供食物來源,而蝴蝶的卵與幼蟲則依附於這些植物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循環。園主也常在園內設置解說牌,說明不同植物的特性與蝴蝶的生態習性,讓遊客在賞花賞蝶的同時,也能學習自然知識。此外,園區的設計也考慮到環境保護,例如園內的花架在紫藤花季時會被清理,以避免落花堆積腐化影響園區環境,但這也讓遊客能見到紫藤花的美麗與園主對園區維護的用心。
除了生態景觀,園區的藝術與文化元素也十分豐富。園主黎青欽先生在園內進行陶藝創作,園內的陶製品不僅是藝術作品,也與園區的自然景觀融合,形成獨特的美感。例如,園內的陶藝作品常與蝴蝶、植物等自然元素結合,展現傳統手藝與自然生態的結合。此外,園主也推廣藍染課程,讓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傳統染布技藝,並利用園內的植物作為天然染料,例如使用紫藤花、柚花等植物提取染料,製作出色彩豐富的布料。這些活動不僅讓遊客瞭解傳統手藝的過程,也讓園區成為一個結合藝術與生態的教育場所。
園區的環境與設施也考慮到遊客的舒適與安全。園內的步道設計舒適,沿著步道可以欣賞到園內的景觀,包括媽祖神像、中二高橋墩的美景,以及園內的田園風光。園內的茶水專區提供即溶咖啡與茶包,讓遊客在賞景的同時,也能享受一杯熱茶。此外,園內的鐵門在主人不在時會留一個小縫,方便遊客進出,但需注意不要隨意觸碰園內的植物或蝴蝶,以免幹擾生態。園主也常提醒遊客,園內的植物與蝴蝶都是珍貴的生態資源,應尊重自然,避免破壞。
園區的周邊環境也與自然生態緊密結合。園區附近的中二高橋墩是觀賞自然景觀的好地點,而園內的媽祖神像則增添了文化與信仰的元素。園內的田園風光與園區的生態景觀相得益彰,形成一個完整的自然與人文空間。此外,園區的交通便利,從臺一線的西湖鄉入口轉苗119線即可到達,且園區的開放時間為每日9點至15點,方便遊客安排時間。
總體而言,陶蝶H是一個結合自然生態、藝術與文化教育的園區,園內的蝴蝶生態、陶藝與藍染課程、生態教育設施與周邊環境,都讓這個園區成為一個值得遊客前來體驗的場所。園主的巧思與用心,讓這個園區不僅是賞蝶的勝地,更是一個讓人能親近自然、學習生態知識、體驗傳統手藝的場所。無論是喜歡生態的人,還是對藝術與文化感興趣的遊客,都能在陶蝶H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