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工藝園區

苗栗工藝園區在臺灣中部,結合工藝創作、文化傳承與教育體驗,設計融合自然與人文。園區以‘大地孕育萬物’為理念,建築由楊英風與貝聿銘團隊設計,外型為雙十字,象徵工藝的經緯編織。園內有陶藝、藍染、木雕等工坊,還有主題展覽與教育活動,讓遊客親身體驗工藝。景觀設計自然和諧,展現工藝與自然的互動,是一個兼具美感與功能的文化園地。

苗栗工藝園區位處臺灣中部,是集工藝創作、文化傳承與教育體驗於一體的專屬空間,其設計融合自然與人文元素,展現臺灣工藝的獨特魅力。園區以「大地孕育萬物」為核心理念,透過建築與景觀的規劃,將工藝創作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兼具美感與功能性的文化園地。園區內不僅有各類工藝工坊,也設有主題展覽與教育活動,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工藝體驗。

園區的建築設計由國際知名雕塑家楊英風教授與建築師貝聿銘團隊合作完成,外型以雙十字為造型符碼,四支豎柱與橫牆交織,象徵手工藝的經緯編織型態。整體建築融合現代主義極簡風格與東方哲學精神,以自然為主軸,展現對人、對物、對環境的包容與和諧。園區內的景觀與結構設計,不僅是工藝的展現,更成為一種藝術的表達,讓來訪者在步履間感受工藝與自然的互動。

園區內的各個工藝區域,均以不同的主題與技術為特色,形成一個完整的工藝生態系統。例如,陶藝工坊以剔花小碟與怪物筆架為主軸,由專業陶藝師帶領學員進行創作,讓參與者親歷陶土的變化與燒製的過程。而藍染工坊則以傳統藍染技藝為核心,結合創意設計,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藍染作品。此外,園區內的木雕區、藺草編織區、金屬工藝區等,均以不同工藝技術為主軸,展現苗栗地方工藝的多元性與創新性。

園區內的主題展覽,是瞭解臺灣工藝文化的重要窗口。展覽內容涵蓋陶藝、木雕、藍染、金屬工藝、織物、漆器等多種工藝形式,並透過展覽的說明與導覽,讓觀眾更深入地瞭解每種工藝的歷史背景、創作過程與文化意義。展覽的主題常隨著時勢與社會需求而變化,例如近年來對生態、永續、科技與文化融合的關注,也反映在展覽的主題與設計中。此外,園區內的互動式展覽與體驗活動,讓觀眾不僅能觀賞工藝作品,更能在現場進行親身體驗,增進對工藝的認識與興趣。

園區內的教育活動,是推動工藝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針對親子的工藝體驗活動,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學習傳統技藝,並在創造過程中培養創造力與耐心。而針對專業設計師與創作者的研習活動,則提供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讓他們在實踐中提升技術,並與其他創作者分享經驗。此外,園區也定期舉辦工藝創作比賽與展覽,鼓勵創意的發想與表現,讓工藝文化在創新中延續。

園區內的各個工藝區,均以不同的空間規劃與設計,讓來訪者在遊覽過程中,能逐步瞭解臺灣工藝的多樣性與深厚文化。例如,陶藝工坊的空間設計,以自然光線與簡約的風格為主,讓參與者在創作時能專注於工藝的本質。而藍染工坊則以傳統的工藝流程為主軸,並結合現代設計的理念,讓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傳統技藝的精妙,也能體驗現代設計的創新。

此外,園區內的景觀設計也是一個重要的特色。園區內的花園、步道、景觀池等,均以自然為主軸,與工藝創作相呼應。例如,園區內的花園,以不同季節的花卉為主題,讓來訪者在賞花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而景觀池則以水景為主軸,與工藝創作結合,形成一個靜謐的空間,讓來訪者在休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工藝與自然的和諧。

苗栗工藝園區的設計與運營,不僅是工藝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是一個讓創意與自然結合的空間。園區內的各個工藝區、展覽與活動,均以不同的方式,展現臺灣工藝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價值。而園區內的建築與景觀設計,也讓來訪者在步履間感受到工藝與自然的互動,並在沉浸式的體驗中,重新認識臺灣工藝的文化意義與價值。這樣的設計與運營,讓苗栗工藝園區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文化空間。

附近的景點
五榖文化村
新東大橋
功維敘隧道
老家藝文空間
玉清宮
金龍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