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濟吊橋位於苗栗南莊,是連接老街與南江的重要橋樑,2009年建成,長154公尺,夜間亮化後成為旅遊亮點。周邊有南莊老街、洗衫坑、桂花巷等歷史景點,結合藝術與自然,打造浪漫夜景。2019年更整修橋墩彩繪與燈光,讓康濟吊橋成為南莊夜間旅遊的代表,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探訪。
康濟吊橋位於苗栗縣南莊鄉,是南莊地區重要的交通與觀光景點,其歷史背景與周邊景點相結合,形成獨特的旅遊魅力。這座吊橋建於2009年,總長154公尺,寬1.5公尺,不僅是連接南莊十三間老街與南江老街的重要路徑,更因夜間亮化工程與周邊景點的整修,成為南莊夜間旅遊的亮點。其周邊環境包括南莊老街、洗衫坑、桂花巷、南江水岸公園、十三間老街、東村宿舍歷史建築等,共同構成南莊獨特的風貌與文化氛圍。
康濟吊橋的歷史可追溯至民國42年(1953年)12月興建的康濟橋,這座橋樑因位於東河溪上,且是南莊與南江地區的重要交通命脈,因此取名「康濟橋」。然而,因1959年八七水災與1963年葛樂禮颱風的影響,康濟橋與南江橋均遭毀損,直到1975年才遷建南莊大橋取代通行。後因南莊地區觀光業的發展,特別是在90年代後期,南莊老街的重塑與活化,使得康濟橋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被重新發現。2009年,政府為了串聯南莊與南江地區的觀光景點,並營造都市發展的景觀地標,興建了康濟吊橋,使其成為南莊夜間旅遊的重要亮點。
康濟吊橋的設計與整修工程,不僅考慮到交通功能,也重視景觀與夜間照明的規劃。在2019年,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編列1600萬元經費,對吊橋周邊環境進行整修,包括「光之森木」老樹投影、入口意象營造、橋墩彩繪等工程。這些整修措施,使康濟吊橋在夜間不僅有LED照明,還結合自然景觀與藝術創作,成為南莊夜間旅遊的亮點。例如,橋面兩側設置的「情人燈橋」,在夜間可提供照明與安全,同時也增添浪漫氛圍;南江水岸公園內的「銀河公園」則利用動線兩側與節點設置情境照明,強化夜間景緻;而「星光程院」吧檯區則可遠眺康濟吊橋與南莊十三間老街的燈火通明,形成獨特的夜間光景。
康濟吊橋的周邊景點,如南莊老街、洗衫坑、桂花巷、南江水岸公園、十三間老街、東村宿舍歷史建築等,均與其形成聯動,展現南莊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貌。南莊老街位於永昌宮附近的中正路與小巷內,除了有日治時代的特色建築,還販售桂花釀與客家美食,如客家小炒、姜絲炒大腸、餈粑等,是遊客必訪的景點。而洗衫坑則位於桂花巷尾,是早年當地居民清洗衣物與蔬果的地方,石頭洗衣板保存了客家人勤儉持家的生活遺跡。南莊老郵局則是南莊老街的另一個必訪景點,其古色古香的日式廳舍風格,現為「南莊文化會館」所在地,展現南莊的歷史風貌。
南莊老街的桂花巷遠近馳名,是遊客必訪之處,古樸典雅的巷弄內販售各式小喫美食和桂花餐點,讓遊客盡享客莊風情。桂花巷石階則是日治時期時,因感念乃木總督捐獻整建石階的費用,便將石階取名為「乃木崎」,成為南莊歷史的見證。而南江水岸公園則位於康濟吊橋的南岸,園內設有南莊事件紀念碑,讓遊客進一步瞭解南莊的過往。公園內的景觀與夜間照明,與康濟吊橋共同構成南莊水岸的迷人風貌。
十三間老街是南莊另一個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現為保存完整的歷史街區,並有東村宿舍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東村宿舍作為南莊的歷史建築,其建築風格與空間佈局,展現了當時的建築技術與生活文化,是南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竹雞公園、鳥窩窩公共會所、串門子廣場等景點,也與康濟吊橋形成聯動,提供遊客不同的觀光體驗。
康濟吊橋的夜間亮化工程,使其成為南莊夜間旅遊的亮點。在橋體兩側設置的LED照明,不僅提供安全,也讓遊客在夜間能欣賞到康濟吊橋的美觀風貌。而橋體上的橋墩彩繪,由沙清華老師繪製的「中港溪風光」壁畫,則將南莊的自然風景與歷史文化融入藝術創作中,增添吊橋的文化意涵。此外,南江水岸公園內的「銀河公園」與「星光程院」等設施,也因夜間照明的規劃,使南莊的夜景更加迷人。
總體而言,康濟吊橋不僅是南莊地區的重要交通設施,更是南莊文化與自然景觀的象徵。其周邊景點如南莊老街、洗衫坑、桂花巷、南江水岸公園、十三間老街、東村宿舍等,均與其形成聯動,展現南莊獨特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貌。而康濟吊橋的夜間亮化工程與環境整修,則使其成為南莊夜間旅遊的亮點,吸引遊客在春節假期或週末親子同行,漫遊南莊慢城。這座吊橋的歷史背景、景觀設計與周邊景點,均使其成為南莊不可錯過的旅遊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