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螺溪休閒農場在彰化二林,佔地三公頃,保留了過去農村的風貌,讓人彷彿回到三四十年前。這裡有老式柑仔店、木炭爐泡茶的廚房、稻草農舍和石磨,每個細節都展現農村生活的回憶。農場還有稻米體驗田,讓遊客親自插秧、收成,感受農耕樂趣。傳統活動區有竹筒砲、抓泥鰍、蒸芋粿等活動,讓遊客體驗農村日常。農場旁的木棉花道也是熱門景點,結合自然與歷史,讓遊客在這裡放鬆心情,感受農村的溫暖與生命力。
東螺溪休閒農場位於彰化縣二林鎮,依傍著東螺溪(舊稱濁水溪)而建,整體場域佔地三公頃,宛如穿越回三、四十年前的農村景象。這裡不僅保留了傳統農村的建築與生活風情,更透過活化再利用的設計,讓遊客得以沉浸於臺灣農村文化的歷史與當下實踐中。從老式柑仔店、木炭爐泡茶的廚房,到稻草搭蓋的農舍與石磨,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對農村生活的深情回顧與現代活化。而農場內的稻米體驗田、傳統活動區,以及與東螺溪畔的木棉花道相結合的自然景觀,更是讓遊客在歷史與自然之間,感受農村的溫暖與生命力。
農場的主建築羣是其最大的亮點,這裡由原為荒廢的蘆筍園與鴨母寮改造而成,保留了三、四十年前的農村風貌。柑仔店是農場最具代表性的場所,這間復古的店面原為過去農民販售日用品與飲食的場所,如今被改造為展示農村生活文化的空間。店內陳列著老式的農具與生活用品,並透過導覽解說,讓遊客瞭解過去農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耕作與生活。而在柑仔店旁邊的老式廚房,則是用爐竈烹煮食物的場所,廚房內的木炭爐仍保留著當年的原貌,泡茶時點燃木炭,煙霧繚繞間,彷彿能感受到過去農民在這裡忙碌的身影。這間廚房不僅是農場的歷史見證,也成為現代遊客體驗農村生活的場域,透過簡單的餐點與老式器具,讓人重新認識農村的日常。
農場內的石磨與稻草農舍則是另一個重要的歷史遺產。石磨原為農民磨豆、磨米的工具,如今被保留下來,並作為展示農村生活文化的場所。遊客可以親自操作石磨,感受過去農民如何將稻米磨成米飯的過程。而稻草農舍則是用稻草搭蓋的農舍,這類建築在過去是農民存放農具與生活用品的場所,如今被改造為休閒空間,讓遊客在這裡休息、觀賞農場的景觀。農舍周圍的稻田與溪流,則是農場內最具自然感的景觀,遊客可以在此間漫步,感受農村的寧靜與自然的氣息。
農場的稻米體驗田是讓遊客親近農耕文化的重點場所。這片田地是農場的核心,過去是農民耕作的場域,如今被改造成讓遊客體驗插秧與稻米收成的空間。在耕作季節,農場會舉辦插秧活動,讓遊客親自參與,體驗農民在田間勞作的過程。這不僅是對農耕文化的體驗,也是對農村生活的一種回歸。在稻米收成的季節,農場會舉辦稻米收成活動,讓遊客親手參與稻米的收成過程,感受農民的辛勞與成果。這類活動不僅讓遊客瞭解稻米的來源,也讓他們對農村生活有更深的認識。
除了稻米體驗田,農場的傳統活動區也是遊客不可錯過的重點。這裡有竹筒砲、抓泥鰍、蒸芋粿、土窯等傳統活動,讓遊客可以親身體驗過去農民的日常活動。竹筒砲是過去農民在田間勞作時用來娛樂的工具,現在被改造為可操作的遊戲,讓遊客可以親自體驗這項活動。抓泥鰍則是農場內的另一項傳統活動,遊客可以親自參與,在溪流中抓泥鰍,感受農村生活的樂趣。蒸芋粿是農場內的傳統食物,遊客可以親自操作蒸芋粿的過程,體驗農民如何將芋頭蒸成芋粿。而土窯則是農場內的另一項活動,遊客可以親自操作土窯,體驗過去農民如何用土窯來烹煮食物。
除了這些活動,農場的自然景觀也是遊客體驗農村生活的重點。農場內的溪流與稻田,是農場最自然的景觀,遊客可以在此間漫步,感受農村的寧靜與自然的氣息。而與東螺溪畔相連的木棉花道,則是農場周邊的重要景點。這條木棉花道延綿數公里,盛開時宛如火焰般搶眼,是許多攝影愛好者春日必追的美拍點。雖然木棉花道屬於周邊景點,但農場的設計讓遊客可以在此間漫步,感受農村與自然的結合。
農場的設計不僅保留了過去的農村風貌,也透過現代的活化再利用,讓遊客得以在歷史與自然之間,感受農村的溫暖與生命力。從老式柑仔店、木炭爐泡茶的廚房,到稻草農舍與石磨,每一處細節都展現出對農村生活的深情回顧與現代活化。而稻米體驗田、傳統活動區,以及與東螺溪畔的木棉花道相結合的自然景觀,更是讓遊客在歷史與自然之間,感受農村的溫暖與生命力。無論是親身體驗農耕文化,還是沉浸在農村的寧靜與自然的氣息中,東螺溪休閒農場都是一處讓人心靈放鬆、感受農村生活的理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