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錫藝館

萬能錫藝館在彰化鹿港,是國寶級錫藝師陳萬能與家人共同打造的工藝空間,展現傳統錫藝與創新結合。館內有近40件作品,包括紅柑燈、官將首等,體現傳統信仰與工藝之美。陳萬能從小學藝,後來創新設計,讓錫藝重獲新生。館內設計融合現代與傳統,讓人感受錫藝的精緻與文化價值。陳家四代傳承,將錫藝視為責任,持續創新,讓這項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發光發熱。

萬能錫藝館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是國寶級錫藝大師陳萬能及其子孫共同打造的工藝展示空間,展現了臺灣傳統錫藝的精髓與創新精神。這座館舍不僅是陳家四代傳承的見證,更是一座連結過去與現在、傳統與現代的工藝文化殿堂。在這裡,錫器的銀灰色光澤與精緻鏤刻,將臺灣百年錫藝的歷史與當代創造力完美融合,成為臺灣工藝史上不可忽視的亮點。

陳萬能,這座錫藝館的創始者,自年少時便展現對錫藝的熱忱。他自小隨父學習製錫工藝,並在日後以創新思維重塑傳統工藝,使逐漸式微的錫器產業重新煥發生機。他的創作不僅保留了錫藝的傳統技法,更融入現代審美與功能需求,例如將傳統的平面龍燭改造為立體龍燭,與紅柑燈結合,創造出獨特的紅柑燈作品。這項創新讓陳萬能的錫藝作品在當時脫穎而出,也成為他人生轉折的契機。他帶著這件心血結晶,從鹿港搭火車到臺北尋求機會,最終讓這件作品被市場接受,為他帶來轉機。

萬能錫藝館的空間設計融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展覽理念,館內陳設近40件錫藝作品,涵蓋陳萬能與其三子陳志揚、四子陳志昇的創作。這座館舍的建築本身便具有工藝特色的設計,其內部空間以簡潔的線條與銀灰色調為主,與錫器的光澤相呼應,營造出一種沉靜而高雅的氛圍。館內展品中,最為人熟悉的當屬「紅柑燈」,這件作品結合了紅柑與龍燭的意象,展現出傳統與現代的巧妙結合。除此之外,還有栩栩如生的官將首、佛教四大天王、觀音菩薩等作品,這些展品不僅展現錫藝的精緻工藝,也反映了臺灣傳統信仰與文化。

在萬能錫藝館內,可以親眼見證錫藝的製作過程。雖然這座館舍並非工藝廠坊,但其展覽內容卻完整呈現了錫藝的傳統工藝流程。例如,錫器的製造需先經過「熔錫」與「壓片」的步驟,這兩個環節需要高溫與專業技術,也讓錫藝師在創作時處於悶熱的環境中。然而,陳萬能與其子孫並未因這項辛苦而放棄,反而將這項傳統工藝視為一種責任與使命。他們在創作時,不僅注重工藝的精緻度,也思考如何讓錫器更符合現代人的使用需求,例如將保溫杯改為可裝食物的器具,展現出對生活實用性的關注。

萬能錫藝館的展品中,還有許多與臺灣傳統信仰相關的作品,例如「官將首」,這件作品以錫鑄成,並以鏤刻技術呈現出官將的形狀,展現出對傳統信仰的敬意。此外,陳志昇的作品則更深入挖掘民俗信仰的意象,例如他創作的「福祿壽」三神,這些作品不僅展現錫藝的精緻工藝,也反映了臺灣傳統文化中對福祿壽的追求。

在萬能錫藝館內,可以感受到陳萬能及其子孫對錫藝的熱愛與責任感。他們不僅將錫藝視為一種工藝,更視為一種文化傳承的責任。陳萬能曾說:「今日的創新,是明日的傳統。」這句話道出了他對錫藝的深刻理解。他認為,傳統工藝必須隨著時代的演變而創新,才能讓這項技藝繼續流傳下去。因此,他與其子孫在創作時,不僅保留傳統的工藝技法,也融入現代的審美與功能需求,使錫藝在現代社會中仍具有價值與魅力。

萬能錫藝館的空間設計與展品內容,也展現出對文化傳承的重視。這座館舍不僅是陳家四代傳承的見證,也成為臺灣工藝文化的重要象徵。在這裡,可以見證到錫藝的歷史與當代創造力的結合,也可以感受到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萬能錫藝館的成立,不僅讓更多人得以親眼見識錫器工藝之美,也讓這項技藝在臺灣的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總體而言,萬能錫藝館是一處結合歷史、文化與創新精神的工藝展示空間。它不僅展現了陳萬能及其子孫對錫藝的熱愛與責任感,也成為臺灣工藝文化的重要象徵。在這座館舍中,可以見證到錫藝的傳統與創新,也可以感受到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萬能錫藝館的成立,不僅讓更多人得以親眼見識錫器工藝之美,也讓這項技藝在臺灣的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附近的景點
鹿港鳳山寺
興安宮
意樓
九曲巷
鹿港龍山寺
摸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