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頭清水岩寺

社頭清水巖寺在彰化社頭鄉,背靠八卦山,面對八堡圳,自清代以來就是歷史與自然結合的熱門景點。寺廟創建於1728年,有乾隆、道光年間的古匾,周圍有十八彎古道、甘露泉等景點,還有豐富的生態與古蹟。像斗山祠、劉家古厝等,都展現出傳統建築之美。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有許多珍稀動植物,是歷史與自然交融的寶地,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探訪。

社頭清水巖寺位於臺灣彰化縣社頭鄉,背靠八卦山脈,面臨八堡圳水系,自清代以來便以自然景觀與歷史建築聞名。這座寺廟不僅是臺灣少數供奉三寶佛的古蹟,更因周圍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生態資源,成為遊客到訪的熱門地點。寺廟本身歷史可追溯至1728年,由泉州僧侶覺通師父創建,初期僅為草棚修行之所,後因香火日盛,於1758年改建為正式寺宇。寺內正殿懸有「慈雲廣被」與「南海慈航」兩塊乾隆、道光年間的古匾,展現出清代建築的精緻工藝與歷史氣息。寺廟周圍林木蒼鬱,山泉清流,每逢春日,萬物復甦,「清水春光」譽為彰化八景之一,吸引許多遊客來此感受自然與歷史的交融。

寺廟後方蜿蜒著「十八彎古道」,這條古道是昔日漢人開墾此地的重要通路,現已轉化為親近自然的步道。古道起點設有停車場,沿著山徑可至縣139乙道路上的鹿鳴附近,整條路徑彎曲蜿蜒,沿途可見古樑、石階與古樹,步道兩側偶有竹林掩映,為登山者提供涼爽的環境。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當時漢人渡海來臺開墾,沿著此路運送農作物與生活必需品,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蹟痕跡。沿著古道行走,不僅能感受歷史的痕跡,更能欣賞四周的自然景觀,如山巒起伏、溪流潺潺,以及古道兩側的植被與鳥類。

在寺廟與古道之間,有一處著名的泉水——「甘露泉」。這處泉水源自山間,自古便被視為清淨與祥瑞的象徵。泉水清澈見底,周圍有竹製勺子與石壺,彷彿來自日本的風情,讓遊客在飲用泉水時,感受到一種寧靜與安詳。甘露泉不僅是寺廟的靈氣所在,也成為周圍居民的日常飲用水源,其水質純淨,富含礦物質,被譽為臺灣三大名泉之一。在甘露泉旁,常見到遊客靜坐品茗,或輕鬆散步,感受大自然的靜謐與舒適。

除了寺廟與古道,社頭清水巖寺周邊還有許多值得探訪的景點。例如,斗山祠為日治時期的傳統閩粵建築,內有精緻的木雕與彩繪裝飾,展現出當時的建築技術與文化特色。斗山祠在921地震中部分結構受損,但經過加固後仍能保存原貌,成為研究臺灣傳統建築的重要實例。此外,劉家古厝月眉池則是社頭鄉的古蹟代表,這座古厝擁有兩大落、左六、右七共十三條護龍,規模空前,已歷經兩百年歷史。古厝座向背山面水,宅前有月眉池,池水來自地底湧泉,至今未曾枯竭,為臺灣少數保存完好的古厝建築羣之一。

社頭鄉的自然環境也十分豐富,周圍山林間棲息著許多珍稀動物與植物。例如,獨角仙、斯文豪氏攀蜥、沖繩小灰蝶、琉璃紋鳳蝶等生物,皆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植物方面,耳莢相思樹、臺灣櫸、軟毛柿、龍葵、臺灣矢竹、莿竹、龍船花、香楠、血桐、蘋婆、大萼旋花、光蠟樹、烏桕、鴨腳木、千年桐、牛奶榕、無患子、觀音座蓮、腎蕨與咬人狗等,皆在這片山林中生長。後段溼潤的崖壁上,甚至有稀有的圓葉布勒德藤,秋後會開出粉紅小花,吸引許多自然愛好者前來觀賞。

社頭清水巖寺的周邊地形地貌也十分獨特,位於八卦山脈西側,地質屬於頭嵙山層(礫石層),經造山運動與風化侵蝕,形成大大小小的礫石堆滿坑溝谷地。古道曲折多彎,前段緊鄰清水坑溪集水區,坡度較緩,末段稍陡,終點為南投縣名間鄉的擎天崗臺地,視野寬廣,是觀賞山景與自然景觀的佳地。這條古道不僅是歷史的痕跡,也是徒步旅行的絕佳選擇,沿途可見古樑、石階與古樹,為登山者提供涼爽的環境。

社頭清水巖寺的周圍環境,融合了自然與人文的特色,使這座寺廟成為臺灣少數兼具歷史價值與自然景觀的景點。從寺廟的古匾與建築工藝,到古道的歷史與自然景觀,再到甘露泉的清淨與周邊的生態資源,每一處都展現出社頭鄉的獨特風貌。無論是歷史愛好者、自然愛好者,還是尋找休憩與寧靜的遊客,都能在社頭清水巖寺找到屬於自己的體驗。這座寺廟不僅是臺灣的古蹟寶庫,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自然與人文的橋樑,值得更多人前來探索與珍惜。

附近的景點
清水岩生態展示中心
清水岩寺
清水岩生態展示中心
清水岩遊憩區
清水岩遊憩區
斗山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