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露雞毛撢子

陳忠露的雞毛撢子工坊位於彰化埔鹽鄉豐澤村,是全台僅存的手工製作工坊。這裡不僅保留傳統技藝,也讓遊客親身體驗製作過程。工坊位於鄉間三合院內,周圍有稻田與竹林,環境寧靜。陳忠露年過七旬,堅持傳承這項工藝,並開放遊客參與製作,傳遞耐心與專注的價值。工坊內有各種雞毛撢子,從傳統竹製到現代設計都有,展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這裡不僅是工藝保存地,也是體驗在地文化的重要場所。

陳忠露雞毛撢子的所在地,位於彰化縣埔鹽鄉豐澤村埔打路2巷8號,這座三合院民宅隱藏在鄉間小巷之中,看似普通的建築卻蘊藏著臺灣傳統工藝的深厚歷史。這裡不僅是全臺僅存的手工雞毛撢子製作工坊,更是一處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文化空間,讓到訪的遊客能親歷傳統清潔工具的製作過程,感受到在現代化浪潮中仍堅守傳統的匠人精神。

埔鹽鄉位於臺中與嘉義之間,是臺灣中部的重要鄉鎮,而豐澤村則是這片土地上一個保存傳統工藝的聚落。這裡的三合院建築羣保留著日治時期的風貌,紅磚牆面與木製屋頂在陽光下斑駁,與周圍的稻田、竹林構成一幅寧靜的鄉間畫面。陳忠露的工坊就坐落在此處,與周邊的制香工坊、農場相鄰,形成一個融合傳統工藝與自然環境的特殊空間。

步入陳忠露的工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屋內排列整齊的木架,上面懸掛著各式形狀的雞毛撢子,從傳統的竹製骨架到現代的塑料手柄,每支都經過精心的設計與打磨。工坊的牆面貼著過去的製作流程圖,從選用雞毛、處理骨架到最終的組裝,每一道工序都詳細標註,展現出對傳統工藝的尊重。屋內的氣味帶著淡淡的木頭與雞毛的清香,與外界的農田氣息相呼應,讓人感受到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氛圍。

陳忠露本人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他的工坊雖然規模不大,卻是全臺僅存的傳統手工雞毛撢子製作工廠。他說,年輕時家裡也製造雞毛撢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項工藝逐漸式微,只有在埔鹽鄉的豐澤村,仍能見到這項傳統技術的殘留。他謙虛地表示,自己只是將這項工藝傳承下去,並非刻意追求名氣,但這份傳承卻讓這間工坊成為當地的旅遊亮點。

工坊的後院是一片開闊的空地,種植著各式的草藥與植物,這與豐澤村的制香產業有著密切的關聯。陳忠露提到,雞毛撢子的製作與制香一樣,都依賴天然原料,而這些植物的選擇與處理方式,都是經過長期經驗累積的。在工坊的後方,可以看到幾個小棚子,裡面存放著各種雞毛與竹子,這些材料都是從附近農場或市場採購的,並經過嚴格的選別與處理。

在陳忠露的工坊裡,遊客可以親自參與雞毛撢子的製作過程。從選用雞毛開始,需要挑選長度適中、柔韌度好的雞毛,並進行清洗與晾乾。接著是處理骨架,通常使用竹子或木頭製成,需要根據雞毛的長度進行調整。最後是組裝,將處理好的雞毛依序綁在骨架上,並進行最後的調整與打磨。整個過程需要耐心與技巧,而陳忠露會親自指導遊客,並在過程中分享他對這項工藝的瞭解。

除了製作過程,工坊的環境也值得細細品味。屋內的燈光溫暖,牆上貼著過去的製作照片,與現在的成品並置,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與傳統的延續。屋外的環境則是另一種體驗,當陽光穿透竹林,投射在工坊的窗臺上,形成斑駁的光影,與屋內的靜謐形成對比。這種自然與人工的結合,讓人感受到一種與時間對話的寧靜。

陳忠露的工坊不僅是傳統工藝的保存地,更是一個讓遊客體驗在地文化的地方。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讓孩子在親手製作雞毛撢子的過程中,學習專注與耐心,這也是這間工坊的特殊之處。遊客在這裡不僅能體驗傳統工藝,也能感受到在現代社會中,仍有人願意守護這些古老的技術。

這間工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前,當時臺灣家家戶戶都使用雞毛撢子清潔物品,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項工藝逐漸消失。陳忠露說,他年輕時也製造過雞毛撢子,但後來因為市場需求減少,這項工藝變得不那麼重要。不過,他仍然堅持保留這項技術,並希望能夠讓這項傳統工藝得到更多人的認識與重視。

在陳忠露的工坊裡,遊客可以看到不同型號的雞毛撢子,有些是傳統的竹製骨架,有些則是現代的塑料手柄。每支雞毛撢子都有其獨特的設計,有些是為了清潔汽車而製造,有些則是作為家庭清潔用。陳忠露提到,他會根據客戶的需求來設計雞毛撢子,並在製作過程中調整細節,以確保產品的品質。

這間工坊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僅是一處工藝製作的地方,更是一個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文化空間。當遊客在這裡體驗傳統工藝時,他們不僅在學習一個技術,更是在感受一種文化的傳承。這種體驗對許多遊客來說,是一種難得的機會,讓他們能夠親身參與到傳統工藝的製作中,並感受到在現代社會中,仍有人願意守護這些古老的技術。

總體而言,陳忠露的工坊是一個值得親自到訪的地方,它不僅保留了臺灣傳統工藝的精髓,也讓遊客能夠親身體驗這項技術的製作過程。在這裡,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對傳統工藝的尊重與熱愛,而這種精神,正是這間工坊最寶貴的價值所在。

附近的景點
巫家捏麵館
福安宮
溪湖庄役場
溪湖軍機公園
埔鹽順澤宮
溪湖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