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社區雙心池塘

平和社區的雙心池塘是社區再生計畫的重要景點,象徵社區的團結與堅韌。設計靈感來自社區代表花「圓仔花」,並融入紅磚文化,結合歷史與現代。居民共同維護池塘環境,種植植物、清理水質,並設有休閒與活動空間。池塘也是節慶、教育、互動的場地,舉辦燈會、包糉子、賞月等活動,並推動自然與農業教育,增進居民凝聚力。池塘象徵社區的過去與未來,也展現居民對環境的責任與對社區的愛。

平和社區的雙心池塘位於社區中心,是社區再生計畫中最具象徵意義的景觀設施,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這座池塘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社區代表花卉「圓仔花」,其圓潤的形狀象徵著社區如花般堅忍不拔,也暗示著社區居民之間的團結與共鳴。池塘的兩端各自設有水岸景觀,並以紅磚文化為設計主軸,將社區傳統的磚塊藝術融入景觀設計中,使池塘成為社區歷史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

池塘的周圍環境經過社區居民的共同規劃與改造,形成一個集休閒、教育與社區活動於一體的空間。池塘邊的園林景觀由社區居民共同維護,種植了多種本地花卉與樹木,並設有花樹銀行的苗圃區,供社區居民自行栽植與管理。池塘的水質經過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從原本的混濁水體轉為清澈的景觀水體,並定期由社區居民進行清淤與維護,體現出社區居民對環境的共同責任感。

池塘的設計也融入了社區的傳統文化元素,例如池塘邊的石板路採用傳統的紅磚鋪設方式,並設有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磚塊拼貼藝術牆,這些牆面過去是低劣的噴漆與小廣告,如今卻成為社區的藝術展覽空間,展現社區居民對環境的改造與再利用。池塘的設計也考慮到社區居民的日常需求,例如設有親水步道、休憩座椅與兒童遊戲區,使池塘成為社區居民休閒與互動的中心。

池塘的設立也成為社區活動的重要場地,每逢節慶或社區活動,池塘總是成為活動的主場地。例如在元宵節,社區居民會在池塘邊舉行「千燈納福」活動,提著鼓仔燈來到池塘邊,與社區居民共同慶祝節日。在端午節,社區居民會在池塘邊舉行包糉子比賽,並在池塘邊設置糉子攤位,讓居民分享節日的歡樂。在中秋節,社區居民會在池塘邊舉行賞月活動,並設置中秋燈籠攤位,讓居民分享節日的傳統與文化。

池塘的設立也成為社區教育的重要場地,社區發展協會會在池塘邊舉辦自然教育活動,例如介紹池塘周邊的植物與動植物,並讓社區居民參與池塘的維護與管理。社區居民也會在池塘邊舉辦農業教育活動,例如介紹池塘周邊的農田與農業技術,並讓社區居民參與農業活動,體驗農業的辛勞與樂趣。

池塘的設立也成為社區居民之間互動的重要場所,社區居民會在池塘邊進行日常的交流與互動,例如在池塘邊聊天、散步、運動,或是在池塘邊舉辦小型的社區活動。池塘的設立也讓社區居民更加了解彼此,增進社區的凝聚力,使社區成為一個更加溫馨與和諧的地方。

池塘的設立也成為社區歷史與未來的象徵,社區居民會在池塘邊舉辦社區歷史活動,例如介紹社區的歷史與文化,並讓社區居民分享自己的故事。社區居民也會在池塘邊舉辦社區未來的討論會,例如討論社區的未來發展與規劃,並讓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的未來建設。

池塘的設立也成為社區居民對環境的共同責任感的體現,社區居民會在池塘邊進行環境保護活動,例如清理池塘周邊的垃圾、種植植物、保護池塘的生態系統等。社區居民也會在池塘邊進行環境教育活動,例如介紹池塘的生態系統、保護池塘的環境、提高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等。

池塘的設立也成為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愛與關懷的體現,社區居民會在池塘邊進行社區活動,例如舉辦社區活動、舉辦社區節慶、舉辦社區教育活動等。社區居民也會在池塘邊進行社區的互動與交流,增進社區的凝聚力,使社區成為一個更加溫馨與和諧的地方。

附近的景點
大村車站│田園穿梭 輕旅行
展壯台大蘭園
茉莉花故鄉
過溝村葡萄王老樹
陳其生西施柚觀光果園
花壇中庄李宅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