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攔河堰

集集攔河堰位於南投縣集集鎮,是臺灣重要的水資源工程,兼具功能與觀光價值。它位於濁水溪上游,長達353.5公尺,設有排洪與排沙閘門,蓄水量達944萬立方公尺。除了供水功能,還設有管理中心,展示水資源知識。周邊還有神仙瀑布、武昌宮、七百歲大樟樹與歷史遺跡,如化及蠻貊石碣與鎮國寺,展現自然與人文的豐富風貌,是觀光與學習的好地方。

集集攔河堰位於南投縣集集鎮,是臺灣重要的水資源調度工程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6年國建時期,作為跨世紀的水利工程,不僅具備功能性與觀光價值,更串聯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作為全臺最大的水資源調度工程,攔河堰的建設不僅改變了濁水溪的水文環境,也成為集集地區的標誌性地標。以下將分為幾個重點地點,介紹這座工程的特色與周邊景觀。

首先,攔河堰本身位於濁水溪上游的獅仔頭山隘口處,堰體長達353.5公尺,設有十八座排洪閘門、四道排沙閘門以及魚道一座,蓄水量約944萬立方公尺。這座工程的設計兼具功能與美感,堰體的結構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形成壯麗的景觀。攔河堰的設立,不僅提供中南部農田灌溉的用水,也作為雲林離島工業區、下游農業與公共給水的來源。其多樣化的功能,使其成為臺灣水資源管理的重要典範。

攔河堰旁的集集攔河堰管理中心,隸屬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於2002年啟用,是控制攔河堰操作的中樞。管理中心內設有集集共同引水館、濁水溪館、臺灣水資源館與三樓觀景臺等展示設施,讓遊客可以深入瞭解水資源的管理與運用。觀景臺可遠眺濁水溪與攔水壩的壯麗景色,是觀光與教育兼具的場所。管理中心的現代化設備與豐富的展覽內容,使遊客能更深入認識臺灣的水資源開發歷史與現狀。

攔河堰周邊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也十分豐富。例如,位於攔河堰附近的神仙瀑布,是集集地區著名的景點之一。瀑布由一面高約三十餘公尺的環狀崖壁滑落而下,下方則以石頭砌成水池,周圍有休憩涼亭與花木,環境清幽宜人。這座瀑布不僅是自然景觀的代表,也因周邊的歷史背景而具有文化價值。此外,攔河堰附近的武昌宮,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廟中供奉北極玄天上帝,並有毀於921大地震的老武昌宮可供參觀,見證地震的威力。

集集大樟樹位於和平里大眾爺廟前,樹齡七百餘年,樹高25公尺,樹圍5.6公尺,樹蔭300坪,是全臺罕見的大樟樹。樹旁的大眾爺祠,是祭祀清朝道光年間剿撫當地番人殉難的軍人亡魂,廟宇雖小,神威顯赫。這座大樟樹與其周圍的景觀,為集集地區增添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感與自然的寧靜。

此外,集集鎮內還有許多歷史與文化景點,如化及蠻貊石碣,位於民生東路過特有生物中心後,右轉沿產業道路進入。這座石碣是清朝漢族拓墾的明證,已列為一級古蹟,其文字內容記載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是研究臺灣拓墾歷史的重要資料。另一處是鎮國寺,位於廣明裏竹坑巷,又稱為世界和平塔,是淨土宗唸佛道場,周圍環境優雅,視野遼闊,兼具宗教與觀光功能。寺內供奉高達36尺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聖像,並有銅鑄的五方佛與十八羅漢聖像,是臺灣重要的佛教景點之一。

集集攔河堰與其周邊景點,不僅展現了臺灣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歷史與文化的深厚積累。從攔河堰的工程設計到周邊的信仰中心與歷史遺跡,每一處都具有獨特的價值。這座工程與其周邊景觀,不僅是遊客觀光的熱門地點,也是瞭解臺灣水資源管理與文化歷史的重要場所。無論是對自然景觀的欣賞,還是對歷史文化的探索,集集攔河堰與其周邊景點都提供了豐富的體驗。

附近的景點
集集攔河堰
開闢鴻荒碣
集集自行車道-綠色隧道段
十三目仔窯
添興窯陶藝文化園區
添興窯陶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