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文化園區是台灣最大的竹工藝展館,有五個區域,各展現竹文化的不一樣面貌。竹博物館展示歷史工藝,地方文化館講生活美學,地方產業館談綠建築,賦竹廣場結合國際藝術,大地竹境則是自然休閒。竹博物館有國寶級竹編大師黃塗山的作品,地方文化館有互動體驗,產業館用竹子做建築模型,賦竹廣場有來自各地的竹藝創作,大地竹境則讓遊客走進竹林感受自然。每個區域都展現竹子的價值與創新,讓人深入認識竹文化。
竹山文化園區作為臺灣最大的竹工藝展館,其五個主要區域各自承載著豐富的竹文化與創意藝術,從歷史工藝到現代設計,從傳統技藝到環保理念,展現出竹山地區對竹子的深度理解與創新應用。竹博物館以歷史工藝為核心,地方文化館融合生活美學,地方產業館展現綠建築概念,賦竹廣場結合國際藝術創作,大地竹境則提供自然休閒體驗,這四個區域共同構築出一個完整的竹文化展示空間,引導遊客深入探索竹山的工藝精神與自然景觀。
竹博物館是園區中最具歷史深度的區域,其展廳內陳列的竹製工藝品,從傳統編織到現代創作,充分體現竹子在生活與藝術中的多樣應用。館內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是國寶竹編大師黃塗山的作品,他的創作以精細的編織技藝與獨特的設計理念聞名,展覽中不僅展示他的代表作,還透過互動展板介紹他如何從竹子的自然形態中汲取靈感,並透過技術創新突破傳統編織的限制。此外,博物館還設有竹子的生態與歷史展區,透過圖片、模型與實物,說明竹子的生長特性、採竹過程以及在臺灣的歷史應用,讓遊客在欣賞工藝品的同時,也能深入瞭解竹子與人類文明的深厚連結。
地方文化館則以生活美學與環境設計為主軸,展覽內容着重於竹子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與創新。館內設有竹藝品展區,展示從日常用品到裝飾藝術的各種竹製品,例如竹製茶具、竹編燈具、竹製傢俱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現竹子的實用性,也體現設計師對材料特性與美感的深入理解。此外,館內還設有互動體驗區,遊客可以親自參與竹編、竹刻等傳統技藝的學習,透過工作坊與教學活動,感受竹子的靈活性與創造力。地方文化館的展覽設計也融入環保理念,例如展區的地板採用竹製層積板,屋頂則由PVC膜編織成的竹管組成,這些設計不僅節能減碳,也展現竹子在現代建築中的潛力。
地方產業館以綠建築概念為核心,展覽內容結合竹子的環保特性與現代建築技術,展現竹子在永續建築中的應用。館內設有竹結構建築模型,展示如何利用竹子的強度與輕盈特性建造房屋、橋樑等結構,這些模型透過3D投影與動態展示,讓遊客更直觀地瞭解竹子在建築中的應用。此外,館內還設有竹子的環保效益展區,透過數據與圖片說明竹子作為可再生資源的優勢,例如竹子的生長速度、碳吸收能力以及在建造過程中的低環境影響。展覽中還設有互動螢幕,遊客可以輸入不同建築需求,系統就會根據竹子的特性提供適合的建築方案,這種科技與傳統結合的展覽方式,讓遊客對竹子在現代建築中的潛力有更深入的認識。
賦竹廣場以太極圖為中心,結合國際藝術創作,展覽內容融合竹子的自然形態與文化意象,展現竹子在藝術創作中的多樣應用。廣場中央的大型竹藝品是展覽的亮點,這些作品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竹藝創作家共同設計,例如「日」、「月」、「山」、「城」等作品,這些創作不僅展現竹子的靈活性與美感,也體現不同文化對竹子的理解與應用。廣場周圍設有竹藝品展區,展示從傳統編織到現代裝飾的各種竹製品,例如竹製雕塑、竹製花瓶、竹製燈飾等,這些展品不僅展現竹子的藝術價值,也讓遊客在休閒時能與竹藝品互動。此外,廣場還設有互動藝術區,遊客可以參與竹子的創作活動,例如用竹子拼貼畫、用竹子編織裝飾品等,這些活動讓遊客在參與中感受竹子的創造力與美感。
大地竹境則以自然休閒為主軸,展覽內容結合竹子的生態與自然景觀,提供遊客一個放鬆身心的空間。這個區域設有長達2公里的竹蔭林道,遊客可以沿著竹林步道緩緩行走,感受竹子的自然美觀與生態價值。步道兩側栽種多種竹子,例如變葉竹、葫蘆竹等,這些竹子在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葉色,讓遊客在行走中感受竹子的四季變化。此外,大地竹境還設有互動體驗區,例如設有竹子的生態教育展板,說明竹子的生長過程、繁殖方式以及與其他生物的共生關係。遊客也可以參與竹子的生態活動,例如觀察竹子的自然生態、參與竹子的生態教育課程等,這些活動讓遊客在自然中學習竹子的生態知識。
竹山文化園區的每個區域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現竹子的文化與價值,從歷史工藝到現代設計,從傳統技藝到環保理念,展覽內容不僅讓遊客瞭解竹子的多樣應用,也讓遊客感受到竹山地區對竹子的深刻理解與創新應用。這座園區不僅是竹子的展示空間,也是竹文化的重要典範,讓遊客在探索中感受竹子的靈魂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