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和宮

草屯敦和宮位於南投縣草屯鎮,是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道教廟宇,展現臺灣傳統宗教與地方信仰。廟內有正殿、拜亭、七樓神像等,建築風格傳統,如歇山式屋頂與青石板地面,正殿供奉玄壇真君與財神。七樓有全球最大的武財神銅像,高達162尺。門聯、化緣粟、金紙購買與摸元寶等習俗,皆具文化特色。敦和宮不僅是信仰中心,也是歷史與藝術的象徵,值得傳承。

草屯敦和宮座落於臺灣南投縣草屯鎮,為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且具有代表性的道教廟宇。其建築格局與歷史背景不僅反映了臺灣傳統宗教的發展,也展現了地方社羣的信仰與生活習俗。從其正殿的空間設計到七樓的銅像,從門聯的文藝氣息到化緣粟的傳統習俗,每一處都具備獨特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以下將從建築結構、歷史沿革、文化特色與重要地點等方面,深入介紹這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廟宇。

敦和宮的主體建築由正殿、拜亭、七樓神像與圍牆等組成,形成一座規模宏偉的廟宇。正殿為整體建築的核心,其屋頂為傳統的歇山式設計,屋脊上雕刻有騰龍駕雲的圖騰,象徵神靈的威嚴與財運的延續。正殿內供奉的玄壇真君神像,為該廟的主神,其神像高大莊重,臉部表情嚴肅,手持金珠與金鐧,展現財神的威嚴與權威。正殿的兩側則供奉著五路財神與註生娘娘,以祈求財運與生育之福。正殿的地面鋪設著青石板,與四周的木構結構相映成趣,形成一種古樸而莊重的氛圍。

正殿前方的拜亭為一座方形建築,其屋頂為單檐歇山式設計,與正殿的屋頂風格相呼應。拜亭的四角設有四座石雕獅子,象徵鎮宅與守護。拜亭的正中央設有天公爐,供信眾焚香祈福。拜亭的四周設有欄杆,欄杆上雕刻有各種神話與歷史故事,展現臺灣傳統建築的藝術風格。拜亭的地面與正殿的地面相似,皆為青石板,與四周的木構結構相呼應,形成一種整體的美感。

正殿後方的七樓為該廟的特色建築,其為一座獨立的樓閣,專供奉著銅製的趙天君財神爺像。這座財神爺像高達162尺,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武財神銅像,其規模之大、造型之雄偉,令人嘆為觀止。財神爺像的臉部表情嚴肅,雙目炯炯有神,手持金珠與金鐧,展現財神的威嚴與權威。財神爺像的兩腳下踏有神虎,象徵財運的延續與財富的守護。財神爺像的周圍設有護欄,護欄上雕刻有各種神話與歷史故事,展現臺灣傳統建築的藝術風格。

敦和宮的門聯為「敦厚更堪欽四時日夜香菸,和雍還可敬二祭春秋俎豆」,這副門聯不僅體現了該廟的信仰精神,也展現了傳統漢字書寫的藝術。門聯的內容,以對仗的句式,表達了對神靈的敬仰與對傳統文化的尊重。門聯的內容,也反映了該廟的歷史背景與文化特色。

敦和宮的化緣粟為該廟的傳統習俗,每年計收兩次,廟守準備餅乾菓子「化緣」,贈與各戶信徒,稱之為「化緣粟」。這項習俗不僅體現了該廟的信仰精神,也展現了地方社羣的互助與分享。化緣粟的內容,包括各種餅乾與菸酒,皆為該廟的供應品,以感謝信眾的支持與信仰。

敦和宮的金紙購買流程為該廟的另一項重要習俗。信徒若想購買金紙,必須使用該宮所提供的金紙,且需經擲筊應允後才能購買。由聖筊求得之發財金紙必須在紅紙疏文上用黑筆填上姓名、地址和蓋手印(男左女右)纔可使用。這項習俗不僅體現了該廟的信仰精神,也展現了傳統漢字書寫的藝術。

敦和宮的摸元寶習俗為該廟的另一項重要習俗。廟內財神爺神像前還擺著金光閃閃的大型金元寶,天天被信徒摸得油亮照人。每年新春期間,參拜者人山人海,信眾魚貫排隊等著摸金元寶及武財神。元寶旁立著「摸元寶」的口中默唸祝禱:「摸元寶賺錢免煩惱,摸金鞭人生像神仙,摸虎嘴人生平安大富貴,有摸有添人生事業大吉昌(閩南語發音)。」據說一邊摸一邊於口中或心中唸唸有詞,就會得到好財運。這項習俗不僅體現了該廟的信仰精神,也展現了臺灣傳統文化中的財運觀念。

敦和宮的歷史沿革與建築特色,使其成為臺灣傳統宗教的重要代表。其正殿的空間設計、七樓的銅像、門聯的文藝氣息、化緣粟的傳統習俗、金紙購買流程與摸元寶的習俗,皆為該廟的獨特之處。這座廟宇不僅是信仰的中心,也是文化與歷史的載體,其歷史價值與文化意涵,值得後人珍惜與傳承。

附近的景點
木生昆蟲博物館
三育基督教學院
草鞋墩人文夜市
內湖國小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易經風水學院八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