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全-心陶園工作室

心陶園工作室在南投縣草屯鎮,隱藏在碧山路727巷,與自然山水融合。走進去,有種靜謐的氛圍,空間設計簡潔,與環境和諧。入口是木門,內有三百坪空間,用陶土色牆面和地面,與作品呼應。中間是展示區,有許多作品,靈感來自生活細節。角落有試燒空間和存放陶土的地方,設計講究,自然光也運用得很好。整個工作室體現了創作者對陶瓷、自然與生活的熱愛。

心陶園工作室位於南投縣草屯鎮,這座隱匿於碧山路727巷的陶瓷工坊,彷彿與周遭田野山水交相輝映的藝術空間。當踏入這座工作室時,首先被一種靜謐而生動的氣氛所圍繞,冬雨綿綿的天氣下,遠處稻田雖未見綠意,但依稀可見田埂間蜿蜒的路徑,與工作室周圍的自然景觀交融,形成一種詩意的畫面。這座工坊的設計並非刻意追求現代感,而是以簡潔的結構與自然的環境為主軸,讓人在步入其中的瞬間,便能感受到與周遭環境的和諧共存。

工作室的入口處並未設置繁複的裝飾,而是以一扇簡潔的木門為主,門後是一間約三百坪的空間,被規劃成一個陶瓷創作與展示的集結地。這間空間的設計充滿巧思,牆面與天花板均採用深色調的陶土色,與室內的陶瓷作品形成一種質感上的對比,而地面則是用陶土塊拼貼而成,彷彿將整個空間融入了陶瓷的肌理中。這種設計不僅凸顯了陶瓷的質地,也讓人在空間中能感受到一種與陶土緊密相連的氛圍。

工作室的中間區域是創作與展示的主場,這裡擺放著數百件陶瓷作品,從小到大的器皿、從日常生活用品到藝術性強的裝飾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現出白木全老師獨特的創作理念。他常常說,這些作品的靈感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例如一個煙灰缸、一個茶壺、一個牙籤盒,甚至是桌上的公公牙籤陶器,都體現了他對生活細節的觀察與體會。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實用性,也充滿了生活情趣,讓人能在觀賞中感受到一種親切的親近感。

工作室的角落裡,有一個專門用於試燒的空間,這裡的設備與環境都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陶瓷作品在高溫下能保持穩定的品質。白木全老師提到,他會在這裡進行許多試驗性的創作,例如他曾經創作過一組1公分厚、5公尺大的陶魚,這組作品的創作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多次的試驗與調整,才最終完成。這間試燒空間的設計,不僅是為了確保作品的品質,也是為了讓白木全老師能在此專注於創作,並與陶土進行更深入的溝通。

工作室的另一個特色是其自然光的運用。這間工作室的設計非常注重自然光的採入,窗戶的位置與大小均經過精心規劃,以確保室內的光照充足,同時也讓人在不同時間段能感受到不同的光線變化。這種設計不僅有利於陶瓷作品的展示,也讓白木全老師能在創作時感受到自然光線的影響,從而調整作品的色彩與質感。

在工作室的角落裡,還有一個專門用於存放陶土與釉料的空間,這裡的環境設計非常注重通風與濕度的控制,以確保陶土的品質與釉料的穩定性。白木全老師提到,他會在這裡進行許多試驗性的創作,例如他曾經創作過一組1公分厚、5公尺大的陶魚,這組作品的創作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多次的試驗與調整,才最終完成。這間試燒空間的設計,不僅是為了確保作品的品質,也是為了讓白木的全老師能在此專注於創作,並與陶土進行更深入的溝通。

工作室的設計還包括一個專門用於存放陶瓷作品的展示區,這裡的展陳方式非常注重空間的流動性與視覺的平衡,讓人在瀏覽作品時能感受到一種自然的流動感。這間展示區的設計,不僅是為了讓作品能被觀賞,也是為了讓觀賞者能與作品產生一種互動的感覺,從而感受到陶瓷作品的美感與價值。

心陶園工作室的環境設計,不僅體現了白木全老師對陶瓷藝術的深刻理解,也展現了他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這座工作室的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規劃,以確保在這裡創作與觀賞的體驗能達到最佳的狀態。無論是創作的空間、展示的區域,還是自然光的運用,都體現了白木全老師對陶瓷藝術的追求與熱愛。這座工作室不僅是創作的基地,也是與自然、與生活、與藝術進行深度交流的空間。

附近的景點
竹山沙東宮
敦和宮
木生昆蟲博物館
臺灣省政資料館
碧山岩
中興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