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昆蟲博物館

木生昆蟲博物館位於南投埔里,建築像隻展翅的蝴蝶,結合生態教育與科學研究。生態園區種滿蜜源植物,讓遊客觀察蝴蝶生命週期;標本館收藏萬種昆蟲,特別是極為罕見的三合一白衽黑鳳蝶。導覽服務詳細解說昆蟲生態,還能親觸竹節蟲等昆蟲。DIY活動如彩繪、種植食草盆栽,讓學習更有趣。館前有兒童遊戲區與咖啡廳,設施齊全。博物館不僅展示昆蟲,也倡導生態保育,是學習自然與科學的好地方。

木生昆蟲博物館座落於南投縣埔里鎮,是一處結合自然生態教育與科學研究的特殊場所。其建築外觀以蝴蝶翅膀為設計靈感,中間避雷針的造型宛如蝴蝶觸角,從空中俯瞰時,整座建築宛如一隻展翅飛舞的蝴蝶,這種設計不僅展現出對自然的敬意,也讓博物館成為埔里地區最具辨識度的景點之一。博物館的空間規劃巧妙地融合了科學研究、生態教育與親子互動,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學習與探索體驗。

博物館的園區主要分為生態園區與標本館兩大區域,每個區域都具有獨特的主題與教育意義。生態園區是博物館的核心,這裡種植了大量蝴蝶的蜜源植物,如金盞花、馬利筋、洋甘菊等,為蝴蝶提供食物來源。園區內設有專門的觀察區,遊客可以在此觀察蝴蝶的卵、幼蟲、蛹到成蟲的完整生命週期。此外,園區內還設有導覽步道,導覽員會帶領遊客認識蝴蝶的生態習性,並說明其在生態鏈中的角色。在花叢中,遊客有機會發現藏身於葉片間的蝴蝶,或是在枝葉間穿梭的飛舞身影,這種親身觀察的體驗,讓科學知識變得生動而具體。

標本館則是博物館的另一個重要區域,這裡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昆蟲標本,總數約一萬六千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白衽黑鳳蝶。這隻標本的特殊性在於其生殖器結構,一邊是雌蝶的有尾型,一邊是公蝶的無尾型,這種現象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被稱為「三合一白衽黑鳳蝶」。這隻標本的發現,不僅展現了生物學的精妙,也讓博物館成為研究與教育的重鎮。標本館內還展示著其他珍稀昆蟲,如蝙蝠蛾、木生鳳蝶等,這些標本的精緻製作與科學價值,為遊客提供了深入瞭解昆蟲世界的機會。

博物館的導覽服務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每天固定於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等時段提供導覽,導覽員會帶著遊客走過生態園區與標本館,並詳細說明每種昆蟲的特徵與生態習性。導覽過程中,遊客可以親觸飼養在園區內的昆蟲,例如竹節蟲、蜘蛛等,這種互動體驗讓科學知識變得更具象。導覽員還會分享博物館的歷史背景,例如創始人餘清金如何從捕蝶販售發展到設立博物館,這段歷史不僅展現了個人對昆蟲的熱愛,也反映了埔里地區與昆蟲的深厚連結。

除了導覽服務,博物館的DIY體驗活動也是吸引遊客的重要亮點。園區內設有專門的DIY區,遊客可以參與彩繪撲滿、蝴蝶相框、蝴蝶食草盆栽等活動。這些DIY活動不僅讓遊客在創作中學習昆蟲知識,也鼓勵他們參與蝴蝶生態保護。例如,蝴蝶食草盆栽活動中,遊客可以親手種植蜜源植物,這不僅是對生態環境的貢獻,也讓遊客對蝴蝶的生存環境有更深的認識。DIY活動的價位相對平實,從60元到200元不等,讓不同層次的遊客都能參與其中。

博物館的周邊設施也為遊客提供了舒適的休憩空間。博物館前的大廣場是兒童的天堂,這裡設有免費的兒童遊戲區,遊客可以在此騎腳踏車、玩滑板車、滑梯、鞦韆等設施,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消耗體力。遊戲區旁邊還設有蝴蝶小鎮咖啡廳,提供午餐與下午茶服務,遊客可以在遊戲區玩累了後,坐在咖啡廳的桌椅上喝杯飲料,享受片刻的休憩。這樣的設施安排,不僅讓家庭遊客有機會在博物館內停留更長時間,也讓博物館成為一個綜合性的生態教育基地。

博物館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價值,使其成為埔里地區的重要文化資產。創始人餘清金從年輕時就對昆蟲產生興趣,並在戰後時期積極參與昆蟲研究與貿易,這段歷史不僅展現了個人對自然的熱愛,也反映了埔里地區與昆蟲的深厚連結。博物館的設立,不僅是對昆蟲的收藏與展示,更是對生態保育的倡議。博物館的標本與導覽服務,讓遊客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麗與神祕。

總體而言,木生昆蟲博物館是一個結合自然生態教育、科學研究與親子互動的特殊場所。從生態園區的觀察到標本館的展示,從導覽服務的互動到DIY活動的參與,每個區域都展現出對昆蟲的尊重與熱愛。這座博物館不僅是對昆蟲世界的探索,也是對自然生態的尊重與保護。無論是孩子、家長,還是對科學與自然感興趣的遊客,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與探索之旅。

附近的景點
敦和宮
三育基督教學院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內湖國小
草鞋墩人文夜市
易經風水學院八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