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老街在南投縣竹山鎮,是少數保留完整傳統街景的老街,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現為熱門旅遊景點。街道整潔,有傳統建築與特色商店,結合地方產業與民俗信仰。紫南宮是核心地標,廟內有許多歷史文物與開運聖物,周邊有竹製品與竹山甕仔雞等美食。街道規劃為棋盤式,兩側有傳統木構建築與老字號店家,如番薯竹筍包與捲仔粿等伴手禮。歷史建築如竹山車站與舊車站,見證鐵路文化。竹山市場有傳統攤位與地方特色商品,節慶活動如春祭與秋祭,展現傳統文化。文化園區有歷史館與手工藝坊,讓遊客體驗傳統技藝。竹山老街融合歷史與生活,是感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熱門地點。
竹山老街位於南投縣竹山鎮,是臺灣少數保留完整傳統街景與民俗文化的老街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現為臺灣重要的文化景觀與旅遊熱門地點。老街的街道規劃整潔,沿路分佈著許多傳統建築與特色商店,結合了地方產業與民俗信仰,形成獨特的街區文化。以下將重點介紹竹山老街的幾個代表性地點,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這段歷史與生活交融的街區。
首先,竹山紫南宮是老街的核心地標,也是整個街區的靈魂所在。這座廟宇建於1920年代,是臺灣少數以「紫微星」為主神的廟宇,供奉著紫微星君與土地公、土地婆等神祇。廟內除了主祀神像外,還有許多歷史文物與民俗展示,例如「發財金」、「金雞」與「錢母」等開運聖物。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廟宇會發放限量錢母,吸引大量信眾與旅客前來祈福。紫南宮周邊的商圈也十分活絡,沿街有許多傳統店家, selling 竹製品、竹筍相關食品,以及地方特色小喫,如「竹山甕仔雞」,這道菜以竹山特有的土雞為主料,經特殊烹調方式製成,是當地的代表性美食。
接下來是老街的街道本身,竹山老街的街道規劃採用「三橫四豎」的棋盤式佈局,街道兩側皆為傳統木構建築,屋頂多為歇山式設計,屋簷下懸掛著許多傳統燈籠與彩繪裝飾,整體呈現出濃厚的傳統風貌。街道兩側的店家多為老字號,經營著各式傳統手工製品與地方特色商品,例如竹製品、竹筍加工食品、手工茶葉等。其中,竹山特有的「番薯竹筍包」與「60年捲仔粿」是當地著名的伴手禮,這些食品不僅是地方特色,也體現了竹山人對食材的尊重與對傳統技藝的傳承。
在歷史建築方面,竹山老街的「竹山車站」與「舊車站」是重要的歷史遺跡。竹山車站建於1920年代,是日治時期臺灣重要的鐵路車站之一,現為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築,車站內有許多古樸的木構結構與鐵軌遺跡,是鐵路文化與地方歷史的見證。而舊車站則是車站的前身,現已改為文化空間,展覽著與鐵路相關的歷史文物與照片,讓遊客能更深入瞭解竹山的交通歷史與地方文化。
除了歷史建築,竹山老街的「竹山市場」也是必訪地點。市場位於老街的中段,是當地居民與遊客購買當日食材與地方特色商品的場所。市場內有許多傳統攤位, selling 當日的新鮮蔬菜、水果、魚貨,以及地方特色的加工食品。市場周圍的街道兩側也分佈著許多傳統店家,經營著各式傳統小喫與飲品,例如「竹山茶葉」、「竹山酒」等,這些飲品不僅是地方特色,也體現了竹山人對傳統飲食文化的保存與傳承。
在文化活動方面,竹山老街每年會舉辦多項節慶活動,例如「竹山春祭」與「竹山秋祭」,這些活動結合了傳統祭典與地方文化,吸引大量遊客參與。春祭主要在農曆三月,是為了感謝土地公與自然神靈的庇佑,活動包括祭典儀式、傳統舞蹈與地方小喫展售;秋祭則在農曆九月,是為了感謝稻穀收成,活動包括祭典儀式、傳統音樂演奏與地方特色商品展售。這些節慶活動不僅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讓遊客能親身感受竹山的傳統文化與社區精神。
此外,竹山老街的「竹山文化園區」也是值得 visiting 的地點。園區內有許多與竹山歷史與文化相關的展示空間,例如「竹山歷史館」、「竹山民俗文物館」等,這些展館收藏了許多與竹山相關的歷史文物與民俗物件,讓遊客能更深入瞭解竹山的歷史與文化。園區內也有許多傳統手工藝坊,例如竹編工坊、陶藝工坊等,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傳統技藝,並購買手工製品作為紀念品。
總體而言,竹山老街是一個結合歷史、文化與生活的地方,其街道的規劃、建築的風格、店家的經營,以及節慶活動的舉辦,都展現了竹山的獨特魅力。對於喜歡歷史文化與傳統生活的人來說,竹山老街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旅遊地點。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也能體驗到地方文化的深厚與活絡。無論是漫步在街道上,還是參與節慶活動,都能讓遊客對竹山有更深的認識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