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集開闢鴻荒自行車道 (開闢鴻荒碣)

集集開闢鴻荒自行車道結合歷史與自然,沿濁水溪蜿蜒而行,經過開闢鴻荒碣、集集大橋舊橋墩、集集鎮老街、獅頭山與八通關古道,最後連接到日月潭。這條路線不僅有歷史遺跡,如清代石碑與日治時期橋樑,還有壯麗的山川與生態景觀,讓騎乘者在探索中感受臺灣的歷史與自然之美。

集集開闢鴻荒自行車道是一條連結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生態旅遊路線,沿著濁水溪畔蜿蜒而行,穿越集集鎮的核心區域,最終通往八通關古道。這條路線不僅是騎乘者探索南投縣歷史與自然的經典路線,更是感受臺灣山脈與河川交會地景的絕佳場所。以下是沿路主要地點的介紹,以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為核心,深入探討各個關鍵點的特色與價值。

開闢鴻荒碣位於集集鎮埔草嶺腳濁水溪畔,是這條自行車道的起點與核心象徵。這塊巨石上刻有「開闢鴻荒」四字,為同治年間臺灣清治時期的重要歷史遺產。當時日軍入侵臺灣,清政府為鞏固防線,命駐守臺灣的軍官吳光亮負責開山撫番事宜。吳光亮親自題寫這塊石碑,作為開鑿八通關古道的起點標記,象徵著這條古道的歷史使命與開拓精神。石碑的字體雄勁有力,採用傳統石雕工藝,周圍環境則是濁水溪的自然流動與周邊山巒的掩映,形成歷史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騎乘者在這裡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同時也能遠眺濁水溪的壯闊景色,是這條路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沿著自行車道往內側行進,會經過集集大橋的舊橋墩。這座橋樑建於日治時期,曾經是連接集集與車埕的重要交通要道。橋墩的結構保留了當時的工程技術,並與周圍的自然景觀形成對比。橋樑兩側的欄杆與欄板上仍可見歷史的痕跡,有些甚至刻有當時的標誌或文字,是這條路線中歷史與工程技術的見證。騎乘者經過這裡時,可以感受到這座橋樑在歷史長河中的角色,同時也能欣賞橋樑與濁水溪的互動,以及周圍山巒的景色,是這條路線中具備歷史價值與自然景觀的關鍵點。

接下來,自行車道會進入集集鎮的核心區域,經過一些傳統的街區與文化景點。這裡的歷史建築與市井氣息,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呼應,形成獨特的風貌。例如,沿路可能經過一些傳統的茶莊、老屋或文化園區,這些地方不僅展現了集集鎮的歷史文化,也為騎乘者提供了休憩與觀光的選擇。此外,這段路線的環境整潔,沿路的綠化工程與休憩設施完善,使得騎乘者在探索歷史與自然的同時,也能享受舒適的騎乘體驗。

當自行車道離開集集鎮,會進入獅頭山的緩坡路段。獅頭山是這條路線中的重要自然景觀點,其山體陡峭,山頂可俯瞰周圍的山脈與河川。這座山在臺灣的地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濁水溪與山脈交會的重要地點。騎乘者在這裡可以欣賞到濁水溪的壯闊景色,同時也能遠眺周圍的山巒,感受到自然的壯麗與歷史的厚重。獅頭山的地形與氣候條件,也使得這裡成為觀賞日出或日落的絕佳場所,是這條路線中最具代表性自然景觀的點。

沿著自行車道繼續前進,會進入八通關古道的區域。這條古道是臺灣重要的歷史遺產,曾經是清治時期開鑿的軍事與交通要道。古道的地形多為陡峭的山巒與狹窄的路徑,騎乘者需要適應這種地形,但同時也能感受到古道的歷史氣息。古道沿途的歷史遺跡包括石頭步道、古橋、烽火臺等,這些遺跡不僅展現了過去的工程技術,也為騎乘者提供了探索歷史的機會。此外,八通關古道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結合,使得這條路線具有歷史與自然雙重價值。

在八通關古道的終點,自行車道會與日月潭的生態旅遊路線連接。這條路線的終點處,可以欣賞到日月潭的壯麗景色,以及周圍的山脈與湖泊。日月潭是臺灣著名的天然湖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與這條自行車道的歷史與自然景觀相呼應,形成完整的旅遊路線。騎乘者在這裡可以感受到自然與歷史的結合,同時也能享受湖光山色的美景。

整體而言,集集開闢鴻荒自行車道是一條結合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經典路線,沿路的各個關鍵點都具有獨特的價值與意義。從開闢鴻荒碣的歷史象徵,到集集大橋的工程見證,再到獅頭山的自然景觀,以及八通關古道的歷史遺產,這條路線不僅展現了臺灣的歷史與文化,也讓騎乘者在探索中感受到自然的壯麗與歷史的厚重。這條路線的設計與規劃,體現了臺灣在歷史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與融合,是臺灣生態旅遊的重要代表。

附近的景點
南投縣農工商會展中心
車埕木業休閒園區
仁愛鄉西伯梅園
香里活力豬品牌文化館
軍功綠美橋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展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