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山白毫禪寺

含光山白毫禪寺在南投縣名間鄉,被翠綠山林環繞,有蓮池、日式與中式建築,氛圍寧靜。入口的蓮池夏天開滿荷花,旁邊有石階與禪語石欄。主殿為日式風格,供奉白毫慈尊像,後方的禪房則有竹林與禪椅,適合靜坐。寺後還有醒鐘,清晨敲響鐘聲,回響山間。周圍有林木與小亭,花草與石欄增添優雅氣息。整座寺融合自然與禪意,讓人心靈寧靜。

含光山白毫禪寺位於臺灣南投縣名間鄉萬丹村含光山腰,座落於一片翠綠林木環繞的山間,遠眺可見山巒起伏,近處則是靜謐的蓮池與古樸的日式建築。這座禪寺自古便以莊嚴祥和的氣息吸引著四週信眾與遊客,其建築風格融合了日式與中式元素,於山巒之間構築出一片寧靜的禪意空間。寺內各個重點景點各具特色,從入口處的蓮池到後方的禪房,每一處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與歷史意義,也讓人感受到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禪修氛圍。

寺內最引人注目的景點之一便是位於入口處的蓮池。這座池塘清澈見底,周圍植有蓮花,每逢夏季,池中蓮花綻放,與周圍的桂花樹交相輝映,形成一幅詩意盎然的畫面。蓮池邊有著石階蜿蜒而上,步道兩側栽種著低矮的灌木,為整座蓮池增添了一份幽靜。池水映照著周圍的山巒與寺內的建築,使人不禁感受到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寧靜。池邊的石欄上雕刻著幾句禪語,提醒訪客在此處應當放慢腳步,靜心觀照周圍的景物,讓心靈得到一絲喘息。

沿著蓮池往內走,便能見到寺內的主殿與後方的禪房。主殿為一座典型的日式建築,屋頂為傳統的茅草屋頂,屋身則以木材構築,整體看起來古樸而樸實。主殿前有著一座石階,階上設有兩座石像,分別為觀音與文殊,象徵著佛教的慈悲與智慧。主殿內供奉著白毫慈尊像,這尊佛像高大莊嚴,臉部表情安詳,眼神慈悲,讓人感受到一股深沉的信仰力量。殿內的燈燭點點,與四周的木製裝飾交相輝映,營造出一種莊嚴而安靜的氣氛。

除了主殿,寺內後方的禪房也是一大重點。這座禪房為一座小亭,四週環繞著竹林,竹林間透出斑駁的光影,為整座禪房增添了一份幽靜。禪房內設有禪椅與禪凳,是信眾靜坐禪修的地方。禪房的窗戶開向竹林,讓人能遠眺山巒與蓮池,感受到一種與自然相處的禪意。禪房的四周有著石欄,欄上雕刻著幾句禪語,提醒訪客在此處應當專注於當下,遠離塵囂,讓心靈得到一絲寧靜。

寺內還有一個特殊的景點,便是位於寺後的「醒鐘」。這座鐘為一座古老的鐘樓,鐘身為銅製,表面雕刻著禪語與經文,鐘聲悠遠,回響在山巒之間。每逢清晨,寺內的僧人會敲響這座鐘,鐘聲傳遍山巒,提醒信眾開始一天的禪修與修行。鐘聲的回響,也讓訪客感受到一種與自然共處的靜謐,讓人不禁放慢腳步,靜心聆聽這座鐘聲的回響。

除了這些主要景點,寺內的周圍環境也十分值得探索。寺內的周圍有著大片的林木,樹木高大聳立,枝葉交錯,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綠色屏障。林間時而傳來鳥鳴聲,為整座寺內增添了一份生動的氣息。林間的步道兩側種有低矮的灌木,為整座林木增添了一份幽靜。林間的空氣清新,讓人感受到一種與自然相處的寧靜。

寺內的周圍還有著幾座小亭與石欄,這些小亭與石欄多為古樸的木製結構,四周種有花草,為整座寺內增添了一份優雅的氣息。石欄上雕刻著幾句禪語,提醒訪客在此處應當專注於當下,遠離塵囂,讓心靈得到一絲寧靜。

總體而言,含光山白毫禪寺是一個集自然美景與禪修環境於一體的場所。寺內的蓮池、主殿、禪房、醒鐘與周圍的林木與小亭,每一處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與歷史意義,也讓人感受到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禪意。寺內的氣息莊嚴而安靜,讓人不禁放慢腳步,靜心觀照周圍的景物,讓心靈得到一絲喘息。無論是信眾還是遊客,都能在此處感受到一份與自然相處的寧靜與禪意。

附近的景點
敷榮堂
龍善寺
草鞋墩人文夜市
敦和宮
易經風水學院八卦山
木生昆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