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籽公園是雲林縣一個結合生態、運動、休憩與教育的創新空間,由建築師邱文傑設計,以「種子成長」為靈感,將舊機關空間改造成綠建築與生態教育場地。公園有生態沙坑、籃球場、親子教室與生態池,設計注重無障礙與在地資源利用。周邊還有救國團運動設施與文化景點,讓公園成為融合自然、運動與藝術的休閒天堂,適合各年齡層民眾使用。
斗六籽公園是雲林縣一個融合生態、運動、休憩與教育概念的創新公共空間,由建築師邱文傑以「一粒種子萌芽成長」為核心理念設計,將原本閒置的舊機關空間活化為結合農業、生態與社區活化的新據點。公園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自然與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透過白色圓弧狀的綠建築與周邊寬敞綠地,創造出一個讓孩子與成人都能沉浸其中的快樂天堂。公園的每個角落都充滿設計巧思,從沙坑到生態池,從籃球場到親子教室,都展現出對在地資源的重視與對生態教育的投入。
公園的主體建築是一棟白色的圓弧狀綠建築,整體造型宛如一顆種子,外觀以圓弧線條勾勒,與周圍的自然環境融合。建築的門窗與支柱皆採用曲線設計,這種設計不僅讓建築更具視覺吸引力,也呼應了「種子」的意象。建築內部除了提供孩童玩沙的空間外,還設有親子生態體驗學習教室,不定期舉辦親子自然野趣講座、環境教育講座、DIY教室等活動,讓遊客在享受公園空間的同時,也能學習生態知識。這座建築的設計理念,體現了邱文傑對「進步」的重新定義——進步不單是建築的華麗,而是無形的素質提升,是對環境與社區的尊重。
公園的中心點是一片寬敞的沙坑,這裡是孩子們最愛的玩樂場所。沙子不是一般普通的沙子,而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生態沙,不僅對孩子身體無害,也能讓沙坑成為一個自然生態的展示區。沙坑的邊緣有幾座小丘,孩子們可以爬上小丘俯瞰整個公園的景觀,這也讓沙坑成為一個視覺與觸覺兼具的玩樂空間。沙坑的開放時間為週三至週日的上午8點至下午5點,這段時間裡,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在沙坑中玩耍,而周邊的生態池則為沙坑增添了更多的生態元素。
除了沙坑,公園的另一個亮點是籃球場。這座籃球場是公園裡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它的設計與傳統籃球場有所不同,場地被分成四個顏色區,分別是黃、藍、綠、白,這種顏色區分讓籃球場更具趣味性。這座籃球場的設計靈感來自於雲林鄉親對籃球的熱愛,許多雲林人對籃球有著濃厚的回憶,這座籃球場不僅是運動場地,也成為了一個社區的象徵。除了籃球場,公園的周邊還有救國團的運動設施,這讓公園的運動空間更加完整。
公園的生態池是另一個重要的景點,這池子被圍繞在主體建築的四周,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生態池。池子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自然生態的循環,池子中的水是經過處理的生態水,這讓生態池成為一個活體的生態展示區。生態池的周邊有幾座小島,這些小島上種有各種植物,孩子們可以到小島上觀察生態,這也讓生態池成為一個生態教育的場地。生態池的設計不僅讓公園更具生態美感,也讓遊客在享受公園的同時,能學習生態知識。
公園的另一個特色是它的無障礙設施。雖然公園的空間不大,但設計者在考慮到不同年齡層的遊客時,特別注重了無障礙的設計。例如,公園的入口處有幾個小坡道,讓輪椅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入公園。此外,公園的廁所也設計成男女分區,讓不同性別的遊客都能方便使用。這些設計讓公園不僅是一個孩子的天堂,也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安心使用的空間。
公園的周邊還有救國團的運動設施,這讓公園的運動空間更加完整。救國團的運動設施包括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等,這些設施的設計靈感來自於雲林鄉親對運動的熱愛。救國團的運動設施與公園的自然環境相結合,讓遊客在享受運動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景。
公園的設計理念不僅體現在建築與設施上,也體現在與周邊環境的結合上。公園的周邊有太平老街,這讓公園成為一個與歷史與文化結合的空間。此外,公園的周邊還有柚子藝術館、寺廟藝術博物館等文化景點,這讓公園成為一個與文化與藝術結合的空間。這些結合讓公園不僅是一個自然與運動的空間,也成為一個與文化與藝術結合的空間。
總體而言,斗六籽公園是一個融合生態、運動、休憩與教育概念的創新公共空間,它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自然與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透過白色圓弧狀的綠建築與周邊寬敞綠地,創造出一個讓孩子與成人都能沉浸其中的快樂天堂。公園的每個角落都充滿設計巧思,從沙坑到生態池,從籃球場到親子教室,都展現出對在地資源的重視與對生態教育的投入。這座公園不僅是一個孩子的天堂,也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安心使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