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傢俱產業博物館位於仁德區,前身是永興傢俱行,結合歷史與文創,讓遊客體驗木工文化。入口處有高五米的「椅王」雕塑,象徵木工傳承。館內分為產業館、典藏館等,展示歷史家具與互動體驗,如魯班鎖。還有現代文創家具與木工DIY區,讓大小朋友都能親手製作。博物館也連結臺南地方文化,是感受木工技藝與歷史的重要地點。
臺南傢俱產業博物館位於臺南市仁德區,其前身為永興傢俱行,這座結合歷史與現代文創的博物館,不僅展現臺灣傢俱產業的演變過程,更以互動與體驗為核心,讓遊客深入感受木工文化的魅力。博物館的建築與空間設計本身即為一個重要的地標,其展區分佈與特色景觀,皆蘊含著深厚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意涵,成為臺南府城不可錯過的觀光據點。
博物館的入口處,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座高約五米的「椅王」地標。這座巨大的木椅造型雕塑,不僅是博物館的象徵性標誌,也成為遊客駐足欣賞的熱門景點。椅王的設計靈感來源於臺灣傳統傢俱的造型語言,其流線優雅的椅背與椅腿,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一幅活潑生動的木工藝術畫面。這座地標不僅吸引遊客拍照留念,更象徵著博物館對木工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展現出臺南在傢俱產業上的歷史深度與創新精神。
步入博物館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產業館」,這座空間以木業產業的發展歷程為主軸,透過展覽與互動體驗,讓遊客瞭解臺灣傢俱產業的歷史背景與技術演進。館內設有「魯班鎖」的展示與互動區,這項源自中國傳統的益智玩具,不僅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象徵,也展現木工技藝的精妙。導覽員會在現場解釋魯班鎖的組裝原理與歷史來源,並提供小型魯班鎖讓遊客親自試玩,這項互動設計讓歷史知識與實務操作結合,讓遊客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木工技藝的奧妙。
在產業館的後方,是「典藏館」,這裡收藏了多件具有歷史價值的傢俱作品,包括「總統府綠廳會客椅」與「龍頭搖椅」等鎮館之寶。其中,總統府綠廳會客椅是1997年陳水扁總統與馬英九前後任總統在綠廳共同合影的歷史證據,這件傢俱不僅展現永興傢俱的工藝技術,也成為臺灣民主歷史的重要見證。而龍頭搖椅則是1960年代由欣欣木業委託永興公司製作,其花梨木質與龍紋裝飾,展現出當時高層人士對傢俱品質的嚴格要求,這件作品也成為研究臺灣傢俱產業歷史的重要素材。
博物館的中段區域設有「東方一二館」與「西館」,這兩座展區以不同主題展覽為主,其中「東方一二館」聚焦於傳統木工技藝的傳承與創新,展覽內容包括榫卯工藝的歷史演變、木作工具的發展歷程,以及現代文創傢俱的設計理念。而「西館」則以「木工精神」為主題,展覽中特別設置了一個由1215塊檜木堆疊而成的大型裝置藝術,這項作品以數字1215代表傳統木工學徒訓練的時間,展現出木工技藝的嚴謹與專業精神。這項裝置不僅是對木工文化的致敬,也讓遊客感受到傳統技藝的莊嚴與價值。
博物館的後方是「成品展示館」,這裡展出多件由永興傢俱公司創作的現代文創傢俱,包括「春天餐桌」與「明代圈椅」等代表作。春天餐桌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春天的枝葉萌芽,其桌腳造型與各個角度的對稱設計,展現出對自然與美的追求。而明代圈椅則以黃花梨木製作,外圓內方的設計象徵著處事態度,座椅前低後高的造型則寓意步步高昇,這項作品不僅展現傳統木工技藝的精緻,也成為研究明式傢俱歷史的重要參考。
在博物館的另一個重要區域是「木工體驗區」,這裡設有DIY手作體驗區,遊客可以親自參與木工創作,體驗敲敲打打的樂趣。這個區域特別受到家庭遊客的歡迎,尤其適合小朋友們在父母的指導下,完成屬於自己的木製作品。體驗區提供多種木工工具與材料,讓遊客在實作中學習木工技藝的基礎知識,並感受木工創作的過程與成就感。此外,博物館的「親子園地」也設有專屬的DIY區,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木工知識,培養創造力與耐心。
博物館的「地方文化會館」則以臺南地方文化為主題,展覽內容包括臺南傳統傢俱的歷史演變、地方木工匠師的傳承故事,以及現代文創傢俱的設計理念。這座展區特別注重與地方文化的連結,透過展覽與互動活動,讓遊客瞭解臺南傢俱產業與地方文化之間的緊密關係。此外,博物館的「工藝廣場」也設有專屬的木工展區,展示多樣化的木製品,讓遊客在欣賞與互動中感受木工文化的魅力。
博物館的空間設計與展區分佈,不僅展現出臺南傢俱產業的歷史深度,也體現出對傳統技藝的尊重與創新。從入口處的椅王地標,到典藏館的歷史珍藏,再到體驗區的互動實作,每一處空間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涵。這座博物館不僅是臺灣傢俱產業的歷史見證,更是木工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讓遊客在觀賞與體驗中,感受到木工技藝的莊嚴與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