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北港設有五處街角藝事館,結合傳統工藝與在地文化,展現北港的藝文特色。例如神山堂陳明洲專精粧佛工藝,作品融合廟宇與信仰;秀惠拼布工房的周秀惠以拼布講述北港故事;帶偶回家工作室的陳威光用陶土創作花盆;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的蘇明堂保存活版印刷技藝;石顏藝術彩畫坊的蘇俊碩則以油畫描繪北港風土。這些藝事館不僅是工藝師的創作空間,也讓遊客體驗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北港街角藝事館是雲林縣政府為推廣在地文化、保存傳統工藝而設立的特色空間,這五處藝事館不僅是工藝師的創作基地,更成為展示北港文化精髓的窗口。每一處藝事館都以獨特的工藝風格和文化背景,展現北港深厚的藝文傳統,也讓遊客能親近感受在地匠師的用心與巧思。
神山堂陳明洲雕塑造工作室以粧佛工藝為主軸,展現北港傳統信仰與雕塑藝術的結合。陳明洲工藝師自年輕時便投入粧佛創作,他的作品融合了傳統廟宇塑像的莊嚴與民間信仰的細膩,每一尊佛像都經過精心雕琢,臉部表情、衣褶紋理皆具備生活氣息。這間工作室不僅是陳明洲創作的起點,也成為他與學子傳授技藝的場所。工作室內的工藝工具與半成品,象徵著粧佛工藝的傳承與發展,而陳明洲本人也因這項工藝獲得了文化部的「臺灣工藝之家」肯定,展現北港在傳統工藝保存上的成就。
秀惠拼布工房則以傳統拼布技藝為特色,周秀惠工藝師以布料為媒介,將北港的自然風景與文化元素融入創作中。她的拼布作品不僅有傳統的花卉圖案,也包含媽祖信仰的符號與地方歷史的記憶,展現工藝與文化結合的巧思。工作室內的拼布機與布料堆疊,象徵著拼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而周秀惠也因這項工藝被譽為「拼布大師」,她的創作不僅是對傳統技藝的致敬,也展現北港女性工藝師的智慧與創意。
帶偶回家工作室以花盆工藝為主軸,陳威光工藝師以陶土為材料,創作出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花盆作品。他的花盆設計融合了北港的自然景觀與傳統工藝,例如將花盆的形狀設計成媽祖廟的屋頂,或是以當地的花卉為主題,展現工藝與文化的結合。工作室內的陶土原料與半成品,象徵著花盆工藝的傳承與創新,而陳威光也因這項工藝被譽為「花盆大師」,他的創作不僅是對傳統技藝的致敬,也展現北港工藝師的巧思與創新。
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則以活版印刷工藝為特色,蘇明堂工藝師以鉛字與手工印刷為主軸,展現北港活版印刷的歷史與文化。這間工作室內的鉛字架上堆疊著4萬多個鉛字,象徵著活版印刷的繁榮與傳承。蘇明堂工藝師不僅保存這些鉛字,也透過活版印刷的過程,讓遊客親身體驗這項傳統技藝。他的活版印刷作品,包括書籍、書簽與紀念品,展現活版印刷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義。這間工作室不僅是活版印刷的保存空間,也成為活版印刷技藝的傳承基地。
石顏藝術彩畫坊則以油畫與壁畫為主軸,蘇俊碩工藝師以西方繪畫技法為基礎,融合北港的風土與文化元素,創作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藝術作品。他的油畫作品包括靜物畫、風景畫與人物畫,展現他對藝術的追求與對北港文化的理解。工作室內的畫架與畫布,象徵著油畫創作的過程與成果,而蘇俊碩也因這項工藝被譽為「彩畫大師」,他的創作不僅是對藝術的追求,也展現北港工藝師的巧思與創新。
這五處藝事館的共同特點,是將傳統工藝與在地文化結合,展現北港的藝文特色。每一處藝事館都以獨特的工藝風格和文化背景,展現北港的工藝成就與文化精神。這些藝事館不僅是工藝師的創作基地,也成為展示北港文化精髓的窗口,讓遊客能親近感受在地匠師的用心與巧思。北港街角藝事館的設立,不僅是對傳統工藝的保存與推廣,也展現北港在文化傳承上的成就與未來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