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位於北港鎮,由蘇明堂打造,是台灣第一座專門展示活版印刷歷史的場館。館內陳列許多歷史文物與印刷機器,讓人彷彿回到過去的印刷時代。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排版與印刷過程,了解活版印刷的精細與嚴謹。館內還有互動區與現代價值介紹,展現活版印刷在文化與藝術上的影響。這座故事館不僅保存歷史,也傳承工藝精神,讓人重新認識傳統印刷的價值。
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位於北港鎮的歷史文化核心區域,這座由第二代傳承者蘇明堂打造的空間,不僅是臺灣首座專注於活版印刷歷史的展示場域,更是一扇通往過去印刷文明的窗戶。當踏入這座由老字號印刷廠改造而成的空間,彷彿穿越時空,置身於一個充滿墨香與歷史痕跡的印刷世界。館內每一處陳列、每一臺機器、每一個鉛字,都承載著臺灣印刷業的記憶,也展現了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故事館的入口處設有導覽資訊區,牆面懸掛著活版印刷的歷史軌跡圖,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臺灣印刷業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辨。展覽的起點是「活版印刷的起源」,這部分透過互動螢幕與實體展品,介紹活版印刷的基本原理與歷史背景。展櫃中陳列的木製印刷框、手工鑄造的鉛字模具,以及早期印刷廠的運作流程圖,讓人對這項技術的精密與繁複有了深刻認識。尤其是那臺已有80多年歷史的手動式名片印刷匣,其結構與操作方式,展現了過去印刷業的匠人精神。
當參觀者深入「排版區」,會看到三萬多個鉛字以整潔的排列方式陳列在展架上。這些鉛字從7號小字到大字,形狀與字體皆有嚴格規範,每一個字塊都經過精心鑄造,並標註著生產年份與用途。蘇明堂在導覽時會親自展示如何從鉛字堆中選取合適的字塊,並按照排版規則進行組合。他特別提到,過去印刷業的「撿字師」需要極高的視力與手速,一旦排錯一字,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這項細節讓參觀者對活版印刷的嚴謹性有了更深的體會。
「印刷機展示區」是故事館的亮點之一,這裡陳列了多臺歷史性的印刷機,包括早期的木製印刷機與金屬製印刷機。其中一臺1950年代的印刷機,其機身仍保留著當時的銘牌與使用記號,展櫃內還附有當時的使用說明書與維護紀錄。蘇明堂解釋,這些機器的運作方式與現代印刷機截然不同,需要人工調節壓力與潤滑,且印刷品質取決於操作者的經驗與技術。
在「歷史文物區」,參觀者可以見證臺灣印刷業的發展軌跡。展櫃中陳列的役郡所時代公文帳本、宮廟符印籤文、以及過去的名片與廣告單,皆是活版印刷的實證。其中一卷1930年代的寺廟籤詩,其內容引經據典,字跡工整,展櫃標註著當時的排版流程與印刷技術。這項展品讓參觀者瞭解到,活版印刷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
「活版印刷的技術演變」展區,透過時間軸與比較圖表,呈現活版印刷與現代印刷技術的對比。展覽中特別介紹了活版印刷在臺灣的歷史地位,指出在電腦排版出現之前,活版印刷是臺灣主要的印刷方式。然而,隨著平版印刷與電腦技術的發展,活版印刷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蘇明堂在導覽時提到,目前臺灣只剩下少數幾家印刷廠仍保留活版印刷技術,而華星印書局便是其中唯一的保存者。
故事館的「互動體驗區」讓參觀者能夠親身體驗活版印刷的過程。這裡設有簡易的活版印刷設備,參觀者可以選擇字塊進行排版,並觀摩印刷流程。這項互動設計不僅讓參觀者對活版印刷有更直觀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對傳統工藝的興趣。蘇明堂在導覽時特別強調,活版印刷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技術,這項技術的消失,不僅是印刷業的遺憾,更是文化傳承的遺憾。
在「活版印刷的現代價值」展區,展覽透過視頻與實物,介紹活版印刷在當代的應用與意義。蘇明堂提到,活版印刷的技術與理念,對當代的設計與藝術創作仍有啟發作用。例如,許多藝術家會參考活版印刷的排版技巧,以創造獨特的視覺效果。此外,活版印刷的歷史記憶,也成為文化保存的重要資產,許多學者與文化工作者都來此研究與收藏。
故事館的最後一區是「活版印刷的未來」,這部分透過互動螢幕與展板,介紹活版印刷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蘇明堂在導覽時提到,雖然活版印刷已不再是主要的印刷方式,但它的技術與精神仍值得被傳承。他希望透過這座故事館,讓更多人瞭解活版印刷的歷史與價值,並激發年輕一代對傳統工藝的興趣。
總體而言,華星印書局活版故事館不僅是臺灣印刷業的歷史見證,更是一座連結過去與現在的文化橋樑。透過這座空間,參觀者可以深入瞭解活版印刷的技術、歷史與文化意義,也能感受到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重要性。這座故事館的建立,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文化傳承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