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葉部落在屏東三地門鄉,是台灣唯一以魯凱族神話為主題的社區。入口處有溪石與蝴蝶藝術裝置,展現文化意涵。街道兩側的屋舍色彩豐富,圍牆刻有動物圖騰,象徵狩獵精神。蝴蝶牆與窗融合神話故事與藝術,成為文化地標。青葉國小的蝴蝶階梯,將教育與文化結合。頭目家的建築雕刻人頭與百步蛇紋,展現權威與傳統。部落也推廣有機農業,並舉辦音樂節,活絡文化與社區交流,展現魯凱族的創新與活力。
青葉部落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是臺灣唯一以魯凱族神話故事為主題的社區營造範例,其入口處以溪石與展翅欲飛的蝴蝶為意象,形成醒目且富有文化意涵的標誌。這座位於臺灣最北端的原鄉部落,不僅是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聚落,更以藝術與文化為核心,展現出獨特的社區風貌。從入口的藝術裝置到部落內的各個文化場域,每一個角落都蘊含著魯凱族的歷史記憶與當代創造,構成一幅完整的文化地景。
進入青葉部落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沿著山間公路延伸的街道,這條路徑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是連接部落歷史與當代文化的重要軸線。街道兩側的屋舍色彩豐富,每家每戶的圍牆都以不同主題展現家族故事與文化傳統。例如,有家庭以獵人世家為背景,其圍牆上雕刻著熊、山羌、野鹿等動物圖騰,象徵祖先的狩獵精神與與自然的共生關係。這些圍牆不僅是居住空間的裝飾,更成為部落歷史的載體,將魯凱族的生存智慧與文化記憶融入日常生活。
部落內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空間,當屬「蝴蝶牆」與「蝴蝶窗」。這兩處藝術創作位於部落中心,由一位本地女藝術家精心打造,將魯凱族神話中「巴冷公主」的傳說與蝴蝶意象結合,形成極具象徵性的文化場域。蝴蝶牆上,以彩繪形式呈現巴冷公主與百步蛇的愛情故事,蝴蝶窗則以玻璃與金屬為材料,將蝴蝶的飛舞動線與魯凱族傳統圖騰融合,成為部落的視覺標記。這兩處藝術創作不僅展現魯凱族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美的追求,也象徵著部落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結合。
青葉國小的「蝴蝶階梯」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地點。這座由部落居民共同設計的階梯,以蝴蝶形狀與魯凱族傳統圖騰為主題,將教育空間與文化象徵結合,成為孩子們日常行走的藝術場域。階梯的設計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透過色彩與形狀的組合,傳達出魯凱族對生命與成長的哲思。這座階梯與部落其他藝術空間形成連貫的文化脈絡,體現出青葉部落將教育與文化融合的理念。
在部落的街巷間,可以看見許多以自然與文化為主題的藝術創作。例如,一處以卵石妝點牆面的藝術展覽,將魯凱族的傳統紋路與自然元素結合,形成獨特的裝飾風格。另一處則是「紀念三鐵健將的女性圖紋」,這組圖紋融合標槍、鐵餅與鉛球的意象,象徵著魯凱族對體育與競技的尊重,也展現部落居民對健康與體魄的追求。這些藝術創作不僅是視覺上的裝飾,更是部落文化與當代價值的體現。
青葉部落的頭目家是另一個具有文化意義的重點地點。這座建築以不鏽鋼板雕刻大量的人頭紋與百步蛇紋,門楣上的圖騰精緻且細膩,展現出頭目在部落中的地位與權威。頭目家的設計融合了魯凱族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工藝技術,成為部落文化與當代藝術的結合體。這座建築不僅是部落的象徵,也是魯凱族傳統權力結構與文化記憶的載體。
在部落的農業區,可以看見青葉部落對有機無毒農業的投入。部落小農以傳統耕作方式進行農作,並透過社區活動推廣有機農產品。這一方面體現出魯凱族與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另一方面也展現部落對食品安全與健康生活的重視。部落的農業園區與藝術空間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與生態網絡。
青葉部落的音樂節活動是其文化活動的另一個重點。每年舉辦的音樂節,以魯凱族傳統音樂與現代藝術為主題,吸引許多族人與遊客參與。音樂節的舉辦地點通常位於部落的中心場地,這座場地結合了自然環境與藝術空間,成為音樂與文化交融的場所。音樂節的活動不僅展現魯凱族的音樂傳統,也促進部落與外界的交流,成為青葉部落文化活化的重要平臺。
青葉部落的藝術創作與文化活動,不僅體現出魯凱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統,也展現出部落在當代社會中的創新與活力。從入口的藝術裝置到部落內的各個文化場域,每一個地點都蘊含著魯凱族的智慧與創造力,成為青葉部落獨特的文化標記。這座部落以藝術為媒介,將傳統與當代結合,展現出臺灣原鄉文化與現代社會的互動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