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南老街是佳冬的歷史核心,保留日治與戰後建築風格,結合客家文化和生活記憶。街道兩側有古蹟、歷史建築與文創店,充滿歷史氣息。蕭家古厝是南台灣少有的客家五進大厝,門面有巴洛克風格與石獅子。西隘門是防禦工事,詩人步道有鍾理和詩作,百年柑仔店與張家商樓見證過去生活。整條街區展現客家人對傳統與文化的重視,是佳冬必遊的重點。
啟南老街是佳冬聚落的核心區域,整條街區保留了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的建築風貌,融合了客家人傳統生活與文化記憶,步道兩側林立著古蹟、歷史建築與文創小店,形成獨特的歷史空間。這條街區不僅是佳冬的歷史縮影,也展現了客家人對傳統與文化的珍視,是遊覽佳冬不可或缺的重點路線。
啟南老街的入口處位於蕭家古厝的聖蹟庭旁,這座五進式圍屋是南臺灣僅存的客家五進大厝,其門面經過日治時期的改建,採用巴洛克風格的建築,並設有兩尊鷹嘴石獅子,象徵「事事如意」的祝願。蕭家古厝的前半月池曾是活水,兼具風水、消防與灌溉功能,周圍的圍牆以「金包銀」工法建造,即用河壩石頭作為外層保護,內層以糯米與黏土結合,形成堅固的防風化結構。這座古厝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代,並在日治時期進行過整修,如今是佳冬唯一需要收費的古蹟,吸引許多歷史愛好者前來參觀。
沿著啟南老街向南步行,會經過西隘門,這座位於六根村冬根路上的古蹟,是佳冬重要的歷史防禦工事。西隘門的圓洞是銃眼,用於防範外人入侵,當時還有護城河,防禦功能齊全。門邊設有限高3公尺的柵欄,以避免高車輛撞上。這座門樓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客家人傳統與防禦需求,是佳冬保家衛民的重要史蹟。
過了西隘門,便正式進入佳冬聚落中心地段,這段路徑兩側林立著文創藝術彩繪與充滿浪漫風情的客家詩人詞彙,讓古樸氛圍濃厚的冬根路更添詩意。路徑中節錄了鍾理和的詩作《初戀》,漫步詩人路徑中,能感受到文青與浪漫的氛圍。詩人步道的所有詩詞皆由楊壽雲老師創作,每一筆一畫都充滿豐富的情感,展現客家人對文學與文化的熱愛。
在啟南老街的東側,可以見到百年柑仔店,這家店門口沒有明顯招牌,很容易被忽略,但其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是佳冬早期的零食攤位。店內仍有販售商品,保留了客家人日常生活的記憶。與百年柑仔店相鄰的是張家商樓,這座位於冬根路與西邊路交界處的雙層傳統建築樓房,是佳冬唯一一座雙層臨街商樓,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是當地重要的歷史建築。沿著屋簷以藍、黑、白繪畫呈現,像是客家藍衫的衣領,非常特別又好看。
啟南老街的中段,可以見到楊友登醫院,這座約於1945年後建立的醫院,雖未列為古蹟,但建築保有日治時期的古樸風格,上面還有大衛之星與法國皇室鳶尾花,是不可多得的戰後初期建築。大衛之星也稱為六芒星、所羅門之星,窗臺上法國皇室鳶尾花在佳冬小鎮上更顯異國風情,展現客家人在戰後時期與外界的文化交流。
啟南老街的西側,可以見到敬字亭,這座位於佳冬村的敬字亭又名聖蹟亭,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少說也有百年歷史,與步月樓同為縣定三級古蹟。敬字亭是客家人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傳統觀念體現,用以焚燒金紙的爐亭,展現客家人對文字與文化的重視。
在啟南老街的南側,可以見到羅家古屋,這座四合院建築因久年失修頹廢,於2006年重新整修完成。羅家古屋的雙面畫,左邊看來是畫,右邊是客家詩詞,展現客家人對文學與藝術的熱愛。
啟南老街的每個角落都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從蕭家古厝的五進式圍屋,到西隘門的防禦工事,從詩人步道的文學氣息,到張家商樓的商業歷史,每一個地點都承載著佳冬的歷史與文化。這條街區不僅是佳冬的歷史縮影,也展現了客家人對傳統與文化的珍視,是遊覽佳冬不可或缺的重點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