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饌道海洋食品文化館在屏東林邊鄉,是結合漁業文化與現代工藝的觀光工廠。館內以鱈魚香絲為代表,讓遊客體驗魚漚製作過程,並認識南部漁業歷史。導覽區透過影像與導覽員解說,介紹政益食品40年的發展與國際認證。DIY區讓遊客親手製作魚漚,感受傳統與創新結合。商品區有各種魚絲、魚鬆等產品,包裝設計富有文化特色。歷史區展示漁業變遷與生產流程,空間設計融入海風與燈光,讓遊客輕鬆享受海鮮的鮮甜與文化深度。
鮮饌道海洋食品文化館位於臺灣屏東縣林邊鄉,是一個結合在地漁業文化與現代食品工藝的綜合觀光工廠。館內以「鱈魚香絲」為核心產品,但更重視的是透過空間設計與展覽內容,讓遊客不僅能親身體驗魚漚的製作過程,更能深入理解臺灣南部漁業的歷史與傳統。整座工廠的空間規劃巧妙地融合了教育性、互動性與休閒性,讓每一位到訪者都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到海風的鹹味與魚肉的鮮甜。
首先,導覽區是整座工廠的起點,這裡透過互動式螢幕與導覽員的現場解說,讓遊客瞭解政益食品從40年前開始的漁業歷史。牆面展示著林邊漁港的風景照片,以及老式漁船與魚類販賣場的歷史影像,這些圖片與文字並列,讓遊客能感受到林邊這座小漁村如何從漁業經濟發展到現在的觀光工廠。導覽員會帶領遊客走過展覽廊道,並介紹政益食品取得的國際認證,如ISO22000、HACCP等,這些認證不僅展現企業的嚴謹態度,也讓遊客對產品的品質有更深的認識。此外,導覽區的展板上還會展示鮮饌道系列產品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海鮮醬到現在的魚絲、魚鬆等多樣化產品,都是透過創新與傳統的結合而誕生。
接下來是DIY體驗區,這裡是整座工廠最吸引人的部分。遊客可以親自參與鱈魚香絲的製作過程,從魚漿的調製到烘烤的步驟,每一步都由導覽員詳細說明。當遊客拿到魚漿、鐵盤與紙張後,導覽員會教導他們如何將魚漿抹在紙張上,並塑造成自己想要的形狀。這個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導覽員會提醒遊客注意魚漿的厚度,建議控制在0.3公分左右,以確保烘烤的熟度。當遊客完成造型後,魚漚會被放入烘烤機中,這時導覽員會帶領遊客到烘烤機的另一端,觀察魚漚的變化。當魚漚被取出時,導覽員會用溫度計確認熟度,並讓遊客親自試喫,感受魚漚的口感與風味。這個DIY活動不僅讓遊客體驗到魚漚的製作過程,也讓他們感受到傳統漁業文化與現代工藝的結合。
商品展售區則是整座工廠的終極展示場。這裡陳列著鮮饌道所有的產品,包括鱈魚香絲、海苔魚絲、墨魚香絲、旗魚鬆、鮪魚鬆等,每種產品都有獨立的展架,並附有產品的成分與製作方式說明。商品前有試喫小盒,遊客可以先試喫,再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購買。導覽員會特別強調這些產品的多樣性,例如鱈魚香絲有不同口味的選擇,而海苔魚絲則有加入海苔的特殊風味。此外,商品展售區的包裝設計也值得關注,每種產品的包裝都經過精心設計,既符合在地文化,也讓產品更具收藏價值。遊客可以在此購買鮮饌道的產品,作為自用或送禮的選擇。
歷史展示區則是讓遊客瞭解政益食品如何從傳統漁業轉型為現代觀光工廠。牆上懸掛著老照片,展示著40年前的魚類販賣場與漁船,這些照片與當前的工廠景象形成對比,讓遊客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與產業的變遷。此外,展覽區還會展示政益食品的生產流程,例如魚漚的調製、烘烤的溫度控制,以及包裝的製程。這些流程的展示讓遊客對產品的製作過程有更深的認識,也讓他們感受到政益食品對品質的嚴謹態度。
整座工廠的空間設計也極具特色,例如入口處的海風牆,牆上裝飾著海浪與魚類的圖案,讓遊客一踏入工廠就能感受到海風的鹹味。此外,工廠內的燈光設計也經過精心考量,既符合在地文化,也讓整座工廠看起來更加 welcoming。導覽員會在每個區域停留一段時間,並透過互動的方式與遊客進行交流,讓遊客能更深入地瞭解每個區域的特色。
總體而言,鮮饌道海洋食品文化館不僅是一個觀光工廠,更是一個結合教育性與休閒性的文化空間。透過導覽、DIY體驗、商品展售與歷史展示,遊客不僅能感受到臺灣南部漁業的歷史與文化,也能親身參與魚漚的製作過程,體驗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這座工廠的空間設計與展覽內容,讓每一位到訪者都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到海風的鹹味與魚肉的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