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鎮石牌公園(原猴洞山史蹟公園)

石牌公園位於恆春市中心,結合自然與歷史,是個很特別的地方。這裏有珊瑚礁岩、忠魂碑和宗教建築,還有許多歷史故事。猴洞山的珊瑚礁岩形狀奇特,像遠古海洋的痕跡。忠魂碑和兵器紀念碑則是日據時代的遺跡,讓人了解當時的軍事歷史。周邊還有廣寧宮等廟宇,形成信仰中心。近年來公園也進行改造,加入表演場地,讓歷史與現代結合,吸引許多遊客來探訪。

恆春鎮石牌公園(原猴洞山史蹟公園)位於恆春老街的市中心,是一處融合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的特殊場所。公園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與文人雅士聚集的空間,後經多次改造,成為今日兼具自然奇觀與文化意象的景點。公園內的珊瑚礁岩、忠魂碑、解說牌與周遭的宗教建築,共同構成一幅活生生的歷史畫面,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探訪。

公園的地理環境與自然景觀是其最大的特色。猴洞山位於恆春古城西門旁,是一座高達二十公尺的珊瑚礁岩石,其形狀奇特,表面布滿孔洞與裂縫,彷彿是遠古海洋留下的痕跡。這座岩石在清領時期便被視為恆春城的重要風水地標,因其特殊的地形與地理位置,成為周圍居民的信仰中心。如今,這座珊瑚礁岩仍然保留著原始的質感,與周圍的榕樹、苔蘚以及自然形成的巖壁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純樸的自然畫面。遊客可以沿著公園內的木棧道緩緩攀登,沿途可以看到珊瑚礁岩的細節,甚至在某些角落,還能發現被時間磨損的岩石裂縫,彷彿在訴說著過去的歷史。

在公園的歷史文化層面,忠魂碑與兵器整備紀念碑是重要的歷史遺跡。這兩座碑石來自日據時代,當時恆春曾是臺灣的重要防禦據點,因此軍事設施十分發達。忠魂碑是為了紀念在戰役中英勇捐軀的士兵,而兵器整備紀念碑則是為了記載當時軍事訓練的歷史。這兩座碑石雖然年久彌新,但仍然保持著完整的形狀,成為遊客瞭解恆春歷史的重要見證。此外,公園內的解說牌詳細記載了各個景點的背景,例如猴洞山的由來、廣寧宮的歷史,以及周遭的宗教建築,讓遊客在遊覽的同時,也能深入理解這處景點的文化價值。

公園的周邊環境也十分值得關注。在猴洞山腳下,有著一座建於光緒年間的廣寧宮(三山國王廟),這座廟宇與周遭的天后宮、福德祠、龍泉巖等宗教建築相鄰,形成一個完整的信仰中心。廣寧宮的五彩建築與周圍的紅磚廣場相映成趣,是恆春信仰文化的重要象徵。遊客在參觀廣寧宮的同時,也可以遠眺猴洞山的壯麗景色,感受自然與文化的交融。

此外,公園的改造計畫也讓這處景點更具現代感。在屏東縣政府的推動下,石牌公園被規劃為自然表演場域,除了整修原有的步道與觀景臺,還新增了木造平臺、造型頂棚表演舞臺與梯形草坡看臺,讓這處景點不僅僅是歷史遺跡,也成為舉辦文化活動與藝文表演的場地。這種改造讓公園在保留歷史價值的同時,也增加了其現代化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探索。

在遊覽石牌公園的過程中,遊客可以感受到恆春的歷史深度與自然之美。從珊瑚礁岩的奇特形狀,到忠魂碑的歷史記載,再到周邊的宗教建築與文化活動,每一處景點都蘊含著豐富的故事。公園的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結合,使得這處景點不僅是觀光的重點,也成為瞭解恆春歷史與文化的重要窗口。無論是喜歡自然景觀的遊客,還是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旅人,都能在石牌公園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與體驗。

附近的景點
恆春三寶
恆春三怪
小鎮風光
龍鑾潭自然中心
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
恆春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