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灣生態保護區

香蕉灣生態保護區在屏東縣恆春鎮,是台灣少數保存完整的海岸林區,南北地形與生態各有特色。北段有崎嶘的高位珊瑚礁岩,南段則有全新世海階與海蝕溝等地形。保護區內有四個植物帶,從臨海的珊瑚礁植物到內陸的常綠闊葉林,各具特色。此外,這裡的陸蟹在月圓時產卵,讓香蕉灣不僅生態豐富,也充滿自然美景。

香蕉灣生態保護區位於屏東縣恆春鎮,是臺灣少數保存較完整的海岸林區,其地理位置與地形特色使其成為研究海岸生態系統的重要範例。該保護區被臺26線切割成南北兩段,南北兩段的地形與生態景觀各有特色,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北段由更新世時期形成的高位珊瑚礁岩構成,地形崎嶇,崩落的珊瑚礁岩林立,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甚至會形成小規模的新月丘地形。南段則位於全新世海階上,現代沖積層覆蓋在全新世珊瑚礁之上,臨海區域布滿海蝕溝與裙礁地形,海蝕溝間散落著粗粒貝殼砂、珊瑚骨骼與礫石,展現出海浪長期作用的地形特徵。這種南北不同的地形景觀,為香蕉灣生態保護區增添了多樣的自然美學。

保護區內的生態系統分為四個主要植物帶,每一帶的植物種類與生態特徵都反映出其特殊的環境條件。臨海珊瑚礁植物帶位於最接近海的區域,終年受到強光、強風與海鹽霧的侵蝕,所有植物呈現匍匐或盤屈的狀態,只有少部分背風面的植物能長成1公尺高的灌木。這裡生長著如馬鞍藤、濱刀豆與無根藤等典型的砂岸藤本植物,這些植物的葉片通常較厚,葉柄較長,以適應高鹽度與強風的環境。

砂地草本植物帶位於臨海珊瑚礁植物帶的內側,是一個狹窄的砂灘地形,這裡生長著典型的砂岸藤本植物,如馬鞍藤、濱刀豆與無根藤等,這些植物的根系較發達,能有效固定砂質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與珊瑚礁植物帶相比,砂地草本植物帶的植物種類較少,但其生態功能在海岸防風固沙中扮演重要角色。

臨海灌木植物帶的植物體型較高大,以白水木、草海桐、林投與黃槿等灌木與喬木為主。然而,這區域仍受到海浪與海風的影響,樹形多呈傾臥狀,葉片較小且厚實,以適應強風與高鹽度的環境。這類灌木與喬木的根系較深,能有效抵抗海浪衝擊,並在海岸邊緣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

海岸林植物帶則位於距離海較遠的內陸區域,多為常綠闊葉林,樹種組成因距海遠近與光照條件而有所不同。臨海處常見的植物有蓮葉桐、棋盤腳、水黃皮、毛柿、瓊崖海棠與茄苳等,這些植物的葉片較大,樹形較高大,能有效吸收海水蒸發的濕氣,並在海岸邊緣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靠內陸側的植物則有蓮葉桐、皮孫木、大葉雀、欖仁與大葉山欖等,這些植物的根系較深,能有效抵抗風浪,並在內陸地區形成穩定的生態結構。而受光較少的植物層包括稜果榕、咬人狗、紅柴、拎樹藤、風藤、九頭獅子草、馬纓丹與賽山藍等,這些植物的葉片較小,樹形較低矮,能有效利用有限的光照條件,並在陰蔽環境中生存。

香蕉灣生態保護區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地形條件,使其成為研究海岸生態系統的重要範例。北段的高位珊瑚礁岩與南段的全新世海階,形成了多樣的地形景觀,而四個植物帶的分佈則反映了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態適應。此外,保護區內的陸蟹生態也值得關注,月圓時段的陸蟹產卵活動,為生態觀測提供了寶貴的機會。這些生態特徵與景觀,使香蕉灣生態保護區成為一個兼具生態價值與自然美學的景點。

附近的景點
船帆石
船帆石
龍磐公園
龍磐公園
砂島生態保護區
水蛙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