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HI新園海洋航運園區

臺灣Hi新園海洋航運園區位於高雄市旗山區,鄰近鹽埔漁港,是南臺灣重要的交通與觀光整合空間。園區三層樓設計,結合候船、停車、公車轉乘、觀景與休憩等功能,提供旅客舒適便捷的服務。園區內設有現代風格的候船區、綠色環保的停車區、方便轉乘的公車區,以及可遠眺海景的觀景平台,並設有鹽琉線船運服務中心。園區設計重視環境保護與旅客體驗,打造出南臺灣賞落日、觀山海的新地標。

臺灣Hi新園海洋航運園區作為南臺灣重要的交通與觀光整合空間,其設計理念與功能配置充分展現了對海洋文化的尊重與現代化旅遊需求的考量。園區座落於高雄市旗山區新園裏,鄰近鹽埔漁港,與東琉線渡輪碼頭相連,透過三層樓式的規劃,將候船、停車、公車轉乘、觀景與休憩等多元服務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兼具功能性與景觀美感的旅遊據點。園區的建設不僅緩解了東港漁港往返小琉球人潮的壓力,也為旅客提供更舒適、便捷的交通環境,同時透過與自然景觀的融合,打造出南臺灣觀山海、賞落日的新地標。

首先,園區的候船區是旅客抵達後的第一個空間,其設計以海洋元素為主軸,結合現代建築語彙,營造出親近海洋的氛圍。候船區的外觀採用流線型設計,搭配白色建築語彙,與周遭環境形成和諧的對比。入口處設有涼亭與座椅,旅客可在此休息、閱讀或與同伴交流,同時透過玻璃窗的設計,可遠眺鹽埔漁港的景觀,增添候船的舒適感。候船區的內部空間則以開放式設計為主,搭配導覽標示與資訊站,提供旅客對渡輪運行時間、船班資訊、旅遊提示等資訊的查詢。此外,候船區的設計也考慮到旅客的舒適性,例如設有遮陽棚、遮雨棚,以及溫控系統,確保旅客在不同天氣下都能有良好的候船體驗。

接下來是園區的停車區,作為旅客抵達後的第二個空間,其設計以高效與便捷為重點。停車區的規劃充分考量到鹽埔漁港的交通動線,設有足夠的停車位,並設有導航系統與停車指引標示,方便旅客快速找到停車位置。停車區的設計也考慮到環境保護,例如設有電動車充電站,並採用透水性路面設計,以減少雨水積聚與路面污染。此外,停車區的邊緣設有綠化帶與花壇,不僅美化環境,也為旅客提供休憩的空間。停車區的設計與候船區相呼應,透過與自然景觀的融合,營造出一個舒適、綠色的停車環境。

第三層為園區的公車轉乘區,作為旅客轉乘公車的關鍵節點,其設計以連接性與便捷性為重點。公車轉乘區的規劃充分考量到旅客的流動性,設有足夠的候車空間與導航系統,方便旅客轉乘公車前往其他景點。公車轉乘區的設計也考慮到環境保護,例如設有電動車充電站,並採用透水性路面設計,以減少雨水積聚與路面污染。此外,公車轉乘區的邊緣設有綠化帶與花壇,不僅美化環境,也為旅客提供休憩的空間。公車轉乘區的設計與候船區、停車區相呼應,透過與自然景觀的融合,營造出一個舒適、綠色的轉乘環境。

園區的觀景平臺是整個園區的亮點之一,其設計以遠眺與俯瞰為重點。觀景平臺的規劃充分考量到旅客的視野,設有足夠的觀景空間,並設有導覽標示與資訊站,提供旅客對周遭景觀的介紹。觀景平臺的設計也考慮到環境保護,例如設有電動車充電站,並採用透水性路面設計,以減少雨水積聚與路面污染。此外,觀景平臺的邊緣設有綠化帶與花壇,不僅美化環境,也為旅客提供休憩的空間。觀景平臺的設計與候船區、停車區、公車轉乘區相呼應,透過與自然景觀的融合,營造出一個舒適、綠色的觀景環境。

園區的鹽琉線船運服務中心是整個園區的核心建築,其設計以海洋元素為主軸,結合現代建築語彙,營造出親近海洋的氛圍。鹽琉線船運服務中心的外觀採用流線型設計,搭配白色建築語彙,與周遭環境形成和諧的對比。入口處設有涼亭與座椅,旅客可在此休息、閱讀或與同伴交流,同時透過玻璃窗的設計,可遠眺鹽埔漁港的景觀,增添候船的舒適感。鹽琉線船運服務中心的內部空間則以開放式設計為主,搭配導覽標示與資訊站,提供旅客對渡輪運行時間、船班資訊、旅遊提示等資訊的查詢。此外,鹽琉線船運服務中心的設計也考慮到旅客的舒適性,例如設有遮陽棚、遮雨棚,以及溫控系統,確保旅客在不同天氣下都能有良好的候船體驗。

園區的設計理念與功能配置充分展現了對海洋文化的尊重與現代化旅遊需求的考量。園區的建設不僅緩解了東港漁港往返小琉球人潮的壓力,也為旅客提供更舒適、便捷的交通環境,同時透過與自然景觀的融合,打造出南臺灣觀山海、賞落日的新地標。園區的每個區域都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旅客在抵達後能有良好的體驗,同時也展現出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園區的建設不僅是交通與觀光的整合空間,更是一個讓旅客親近海洋、感受自然的空間。

附近的景點
東港魚市場
東港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原華僑市場)
華僑市場
東港東福殿城隍廟
朝隆宮
鎮海宮